同治皇后阿鲁特出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她的父亲是清朝唯一一位获得冠军的旗手崇绮,她“立国200年,蒙人试汉语”。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清廷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一般都是为汉人所得。因此,崇绮在同治四年(1865)被任命为状元时,引起了满朝的议论。或者众大臣商量“只论文章,何分旗汉”,才确定了他的状元名。
阿鲁特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导和影响,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她长相帅气,书法优美,左手能写好书。她的名声传遍了满洲和蒙古。
同治11年(1872年),同治17岁,两宫皇太后决定为皇帝选后立妃。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在女王的候选人问题上存在分歧。慈安看中了翰林院侍奉崇奇的女儿阿鲁特,认为她谨慎端庄,知识渊博,足够母爱世界。唯一的缺点是她比同治大2岁;慈禧更喜欢选择外郎凤秀的女儿富查,认为她聪明漂亮,出身高贵。据说慈禧选择富察氏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富察氏年轻,经验浅薄,容易摆布。
两宫太后陷入僵局,所以她把自己的选择交给了同治。慈禧以为自己的儿子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但同治一见钟情地爱上了阿鲁特,并把玉如意交给了她。慈禧非常生气,对阿鲁特有芥末。
[img]364601[/img]
在慈安和同治的坚持下,慈禧不得不屈服。同年2月,两宫太后颁布了阿鲁特为皇后的旨令。同时,富察为惠妃,知府崇龄之女赫舍里为于妃,前副都统赛尚阿之女阿鲁特为勋妃。
在这些后宫妃子中,慧妃年龄最小,玉妃和勋妃相貌出众,但皇后惠兰心,文采出众。《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她的诗:
咏同治皇后
慧质兰心秀并如,花母回忆定情初。
勋瑜的颜色可以倾国,但宫中的左手书是负的。
清朝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是什么样的才貌双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