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天,他来到杭州灵隐寺。这里登楼可观沧海,出门就能看到江湖;寺内建筑典雅细腻,如诗如画。夜色昏暗,像水一样明亮的月光洒在山涧上,波光粼粼,若明若暗,如美丽多彩的画面,美丽宜人。伴随着略带凉意的夜风,宋之问闲庭信步,触景生情,信口吟道:“岭边树色含风冷……”
这首诗是偶然得到的,所以后面的句子被卡住了。宋之问,边走边想,走到大雄宝殿门前,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带着挖苦的味道:“信口吟诗,风景就在嘴边,何苦端着金碗要饭?现在的诗坛,除了王勃、杨炯、卢照邻、罗宾王,自己也算是鼎鼎有名,现在有人不买。借着微弱的烛光,宋之问在殿内蒲团上发现了一位和尚。在那之后,他大吃一惊,大脑便平静下来,艺高人胆大。这和尚棋高一,不然怎么敢口吐狂言?
想到这一点,宋之问迅速压下火气,和蔼地问道:“师傅也是诗人吗?老和尚笑着说:“穷僧虽然不是诗人,但也略知一二。“年轻一代愿意听教诲。和尚说:“我为你续一句,石上泉声带雨秋,你觉得怎么样?“这句话平平、对仗、意境、措辞都很好,宋之问就知道这个人不平凡。白天,他看到灵泉寺背山依水,树木葱郁,花香四溢,想写一首诗《灵隐寺》作为纪念。"鹰岭郁岩,龙宫锁寂寞。然而,只想了开头这两句话,便“山穷水尽”,思路枯竭。今晚幸遇高人,何不让他指点迷津?
于是,他讲述了自己写诗的痛苦。和尚听了之后,稍作思考,便说:“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一石打破千层浪。宋之问顿时灵感一闪,文如泉涌,当夜一气呵成不朽名篇《灵隐寺》。龙宫锁寂寞的九岭郁岩瑶。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飘出……”这首山水游记诗章法严谨,对抗和谐,字字入画,意境清新,立意高远;其杰出的艺术成就自然奠定了宋之问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第二天,宋之问想留下来,拜老和尚为师,虚心请教。出乎意料的是,他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位和尚是“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因兵败于灵隐寺削发出家。“仙人在眼前,俗眼不知君。宋之问不禁感叹自己失去了与罗宾王继续深交的机会……“希望人长久,千里共享。“虽然宋之问和罗宾王因素不认识,相遇失踪,但这两位诗坛名人以虚怀若谷、真诚待人的思想美德,代代相传。
揭秘:历史上,罗宾王战败灵隐寺,然后削发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