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纪发生的唐灭高丽之战,是指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唐灭高丽之战的背景是什么?隋朝时期,隋朝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最终惨败而归。战败后,隋朝内部发生了民变,然后灭亡。尽管高句丽在与隋朝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他仍然敌视中国王朝。唐朝刚成立时,唐朝和高句丽也互派使者通好。624年,唐高祖李渊将高健武册封为高句丽王。631年,为了防止唐朝的进攻,高句丽开始在辽东修建千里长城。可见此时的高句丽已经准备好和唐朝一起发展了。高句丽除了修建千里长城外,还与突厥建立了联盟。
当时,朝鲜半岛共有三个国家,即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然而,高句丽占据了朝鲜半岛的北部,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和百济必须通过高句丽与大唐交往。在这三个国家中,新罗一直与唐朝保持着朝贡关系。643年,新罗派使者到唐朝,告诉唐朝皇帝李世民百济攻击新罗,占领新罗40多个城市,并说百济和高句丽试图隔离新罗和唐朝之间的通道。了解此事的李世民立即派丞相到高句丽,命令高句丽立即停止战争,但却被高句丽王拒绝。于是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向高句丽发兵。
唐灭高丽之战以高句丽的灭亡告终,那么唐灭高句丽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唐灭高句丽之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18年11月至2年正月。18年11月,唐太宗派张亮和李积分别从水路攻击高丽。次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率军从洛阳出发。5月初二,张亮率领水军攻占卑沙城,17日,李积军占领辽东城后进入安城。在此期间,高句丽北部派出15万军队前来救援安市城,但被唐军击败,其余士兵全部降落到大唐。此后,从高句丽黄城到银城的人都空无一人。7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但唐军长期无法攻击安市城守军,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于是,二十一年二月,李世民又决定东征。唐军多次击败高丽军,导致高丽王十二月派儿子入唐为质。因唐宗病逝,战争暂休。
[img]364634[/img]
第二阶段是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在李治刚继位的时候,他和高句丽和百济平安无事地度过了几年。之后,李治开始攻击高句丽。唐太宗时期对朝鲜半岛的战略进行了调整,派兵渡海,与新罗联合先灭百济。显庆五年,高宗派兵部分水路进攻百济,一路势如破竹。新罗从陆路进攻。后百济王和儿子投降,百济灭亡。第三阶段是乾封元年,高丽泉盖苏文去世,两个儿子不和,长子泉男生命儿子向唐朝求助。唐朝发兵攻打高丽救援男孩。总章元年,李积攻占扶余城。后唐军进兵平壤城,围住平壤城月余高丽王高藏出降。而泉男孩的弟弟依然闭门拒绝。九月二日,高丽僧信诚开城门。高丽抓到泉男建,就此平定。
在唐朝和新罗的联盟下,困扰中国王朝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句丽终于灭亡了。那唐灭高句丽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呢?高句丽是公元前37年开始存在的民族政权。高句丽的建国背景将记录在《三国史记》中。扶余王子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在卒本扶余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来是高句丽。高句丽成立之初,就长期与扶余国处于军事对抗状态。而扶余国又一直与中原王朝交好,看到扶余国受到高句丽的军事对抗,便经常帮助扶余国共同打击高句丽。一方面,扶余国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考虑到高句丽的侵略性,如果不在成长期压制它,它将成为中原王朝未来完全成长的强大敌人。
曹魏时期,向高句丽发动战争,但未能成功摧毁高句丽。唐朝成立后,首先采取了与高句丽和平相处的政策,但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敌视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唐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最后,在唐朝与新罗的长期骚扰行动下,再加上高句丽内部矛盾的爆发,唐朝对高丽的灭亡最终在唐高宗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高句丽最终灭亡。唐灭高丽之战的影响是为中原王朝消除了历代以来的隐患,为子孙后代消除了后患。
唐灭高丽之战以高句丽的灭亡告终,那么对唐灭高丽之战的评价如何呢?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盛唐时期,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唐灭高丽之战不是唐朝本身的想法。唐朝刚成立时,对高句丽采取了良好的政策。然而,高句丽一方对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采取了“你强我附,你弱我攻”的政策。一旦中原王朝有一点分裂,高句丽就会等待机会“收获渔民的利益”。一旦中原王朝处于强势状态,高句丽将采取友好政策与中原王朝交流。对高句丽的行为,中原王朝有时也会对高句丽进行报复性的讨伐,甚至有几次几乎灭国。在自己的政策下,高句丽也逐渐变得强大起来,朝鲜半岛呈现出三国并存的状态。
[img]364635[/img]
曹魏在中国再次统一时,对高句丽发动了战争,但高句丽凭借自己的固执,刚刚击败了曹魏大军。魏国灭亡后,高句丽再次面对唐朝与新罗的联军,经过20多年的战争,高句丽终于在668年灭亡。高句丽的灭亡减少了中原王朝长期存在的外部隐患,使后代失去了强大的外敌。唐灭高丽之战是唐太宗口中“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一部分”,高句丽的灭亡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唐灭高丽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哪个皇帝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