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然而,并不是所有深入宫廷的太监都是中国人。
外国太监在深宫从何而来?他们扮演什么角色?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北华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国太监的特殊身份和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历史。
出于政治需要,大多数外国太监在自己的国家阉割后被送往中国
[img]362893[/img]
网络配图
文章讲述的外国太监是朴不华,高丽人。据《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全记录》一书记载,朴不华7岁时被送往元朝皇城,从事皇宫杂务。在朝鲜的几十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小太监一步一步地爬起来,最终参与了国家政府。
朴不花,高丽人,又名王不花。是元顺帝最宠爱的太监。朴不花出生于元文宗时代,7岁时被送往元朝宫廷成为小太监。入宫后,“不花”给了他蒙古语的名字,意思是牛。
在历史上,外国太监出现在中国皇宫并不奇怪。曾写过《历代太监出身考略》、北华大学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告诉记者,中国古代与朝鲜的联系一直非常密切。自东晋以来,朝鲜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国王将被中国封存;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国在政治需要方面会向番邦提出一些要求,包括阉割。
因此,像朴不花这样的人,在本国被阉割后,被送往中国。
古希腊和其他国家也有阉割;但在中国历史上,没有蓝眼睛和高鼻子的太监
赵兴元说,这些进入中国皇宫的外国太监在很小的时候就进入了皇宫。因此,他们可以很快融入中国人民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因此一些历史书籍在记录他们时甚至忽略了他们的外国身份。
[img]362894[/img]
网络配图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外国太监中,从来没有一个是蓝眼睛和高鼻子。事实上,太监不仅出现在中国历史上。赵兴元表示,根据历史记载,古埃及、罗马、古希腊等国家也出现了阉割;一些受中国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朝鲜和印度,也出现了太监。
“但由于中国从明末开始就与欧洲有过接触,所以没有蓝眼睛高鼻子的太监。”
外国太监的地位与其他太监相同;在当时的对外交流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赵兴元透露,外国太监在中国的地位与其他普通太监一样;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是皇室的私人奴隶,通常被称为“灾难之星”、“祸水”。能爬上高位,辅助皇帝的太监,实在是少数。
事实上,外国太监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朝鲜太监海寿是明洪武时期李朝太祖李成桂派往明廷的阉割者。著名历史学家陈学林写的《海寿永乐朝一位朝鲜太监》中提到,海寿曾七次被遣返本国为使者,为成祖向朝鲜国王索要各种物资。其影响尤其深远的是为中国皇帝向朝鲜索要朝鲜处女,并为成祖选择妃子。
[img]362895[/img]
网络配图
陈教授还提到,“虽然北京重要的古刹寺庙是建造的,但实际上董的主要服役者是太监。”可以看出,外国太监在当时中国与番邦的交流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对此,赵兴元认为,即使出于政治考虑,像朴不花这样的外国太监在中国历史上仍然很少出现。
明清时期,有许多朝鲜使节来到中国;在清朝,平均每年有三个朝鲜使团来到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些使节由朝鲜大臣组成。因此,如果当时中国皇帝要求朝鲜,朝鲜太监就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根据当时的规定,太监不能出宫,也不应该参与与与政治有关的事情。”
历史评价
李国凤:“不骄傲,招权纳贿,奔竞之徒,都出门了。有赵高、张让、田令孜的风,渐渐不可长。大家都知道,独立上下都不知道。”
揭露外国太监朴不花:扮演着特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