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玄(209-254年),字太初,征南将军夏侯尚之子,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官至征西将军,太常。
夏侯家族原本是军功世家的大老粗,但夏侯玄不仅在儒学上有着深厚的素养,而且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例,是思想界的一代宗主。魏明帝曹睿死后,夏侯玄的表弟曹真之子曹爽辅政。夏侯玄进入领导核心,被委以重任,负责文官武将的升赏降废。他在军政界提拔的干部受到了广泛的赞扬,甚至司马家族也不得不承认,夏侯玄的知人善任被公开记录在晋朝历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中。
不幸的是,虽然夏侯玄在性格、知识、管理等方面都超过了夏侯尚,但他没有很高的军事才能,曹爽集团其他骨干成员的军事水平也没有预期。由将军曹爽担任最高指挥官,由于蜀汉军民的努力抵抗和司马家族的阴险破坏,征西将军夏侯玄担任主将的伐蜀之战无功返回。夏侯玄与司马家族争夺长安西线战区的实力。远离京师洛阳,使他避开了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对曹爽集团的大屠杀后,虽然他逃脱了灾难,但他的好日子显然已经过去了。
[img]361023[/img]
夏侯渊的次子夏侯霸在叛逃前联系夏侯玄和他一起去蜀国避难,但夏侯玄知道人是刀,我是鱼,仍然不想背叛国家。夏侯玄被召回洛阳后,担任太常主管礼仪,形同软禁。但只要有他在场,大家都是肃然起敬,夏侯玄在朝中依然深得人心。当夏侯玄郁郁不得志的抑郁进入第五年时,司马师当时是将军,一直在曹与司马师的斗争中左右逢源的中书令李峰联系了不得志的国丈张缉和几位宦官领袖,并获得了魏帝曹芳的授权。他们计划在皇帝封贵人的仪式上发动宫廷政变,以夏侯玄代替司马师担任将军辅政。当时恐怕只有夏侯玄的名声才能凝聚人心。只有夏侯玄的性格才能让皇帝放心,他不会再遇到一个雄心勃勃的权臣。但李丰起事不密,司马师听到了一点风声,夏侯玄被捕入狱,处死。
由于《三国演义》的淡化,夏侯玄在后世的知名度不高,他的影响力往往被低估。事实上,夏侯玄的死导致了曹魏帝国的两次大规模内战(淮南和淮南)、加速了司马师的死亡,延缓了司马家族代魏的步伐。夏侯玄是曹魏帝国罕见的绅士,也是帝国最后的支柱。
夏侯玄死,魏亡。
曹氏是最后的中流砥柱,大魏很少有正人君子,为什么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