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秦哀公是谁?一个很有文化的君主

俗话说“秦之恶,世界之恶”。“暴秦不足言”成为汉后延伸到明清千年的古代学术界的主流意识。他对秦的政治和经济表示深刻而固执的蔑视,包括对秦文化的蔑视。他认为秦人是一群不懂文化的外国人,是蛮夷,与中原文化格格不入。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诗经》中有一首诗叫《无衣》,是一首激情、慷慨、共同仇恨的战歌,颇具秦人好战善战的风格,重章叠唱,雄心勃勃,英雄气概。

不是没有衣服吗?和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和子同仇!不是没有衣服吗?和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和儿子一起工作!不是没有衣服吗?和儿子一起穿衣服。王于兴师,修我甲兵,和儿子一起走!

[img]357821[/img]

短短60多字,却把即将冲上战场的悲壮气息反映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在秦国历史上代代相传,成为嬴氏家族登陆战场前的誓言。

诗中的“王于兴师”要追溯到时代。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天子之命征伐,即秦国战争的所谓正义,这也是关中故地的起源。那么《无衣》这首诗就不会早于襄公公了。

如果没有这个判断,这首诗可以从秦襄公传承到秦哀公几百年,直接说明秦国在这个时期不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

《左传》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楚国遭受伍子胥之祸,几乎亡国的故事。楚国忠臣申包胥在秦国,在秦哀公朝堂外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哀公,让秦国出兵救楚国。秦兵马出征前,秦哀公也背诵了这段《无衣》。这样的真情流露,和中原推崇的文化相当相似,说明秦鄙视不再是蛮夷之邦,秦君不仅懂得战场战斗,还懂得礼仪文化。

[img]357822[/img]

有趣的是,当秦哀公继位时,他与促膝交谈,赢得了晋国著名权臣的赞誉。秦哀公的“一辈子无道,国家没有艾”的说法成为后来出兵千里帮助楚国复国的原因之一。

“一辈子无道,国未艾”的意思是,一代君主的放荡和残忍不足以摧毁一个国家。这句话发人深省的是,秦哀公绝不是一个无知的继承者。与中原列国的君王相比,他的思想深刻而沉重。这可能是他习惯了中原列国纠纷后的顿悟。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样。


秦哀公是谁?一个很有文化的君主秦哀公是谁?一个很有文化的君主

,,,,,,

  • 长平公主:末世烽烟时生于帝王家心力交瘁而死
  • 1644年,长平公主才15岁,正是花样年华,她喜欢诗文,懂得针线烹饪,这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女孩子。可是在这一年...

  •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创造的吗?宋仁宗在位多少年
  • 在北宋历史上,宋仁宗是在位时间最长,政绩最为杰出的帝王。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间,国内大环境基本稳定,人民生活安定,边境...

  • 许多古代著名的将军显然可以反抗,为什么宁愿被杀也不愿反抗呢?
  • 同样倒霉的还有名将白起,为君王打了一辈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被秦王赐死子啊杜邮。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

  • 揭秘:春秋历史上国君与大臣之间的生死对决
  • 鲁昭公是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君。虽然他在位32年,但亲政机会很少。他在任时,国家内忧外患严重,政权掌握在大臣手中。为了求亲...

  • 揭秘:十七岁的崇祯是如何扳倒九千岁魏忠贤?
  • 皇帝即位后,免不了就得进行一些册封之类的活动。1622年,明熹宗朱由校封12岁的弟弟朱由检为信王。朱由检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 明末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凄凉的一生
  • 明思宗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君王,他不同于一般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有着很强的气节,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献给了大明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