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清朝十二帝中成就最高的。在评价康熙的行为时,人们总是把“智擒鳌拜”放在首位,和“平三藩”、“收台湾”、与征噶尔丹相比,“擒鳌拜”发生的时间更早。按理说,在封建社会,皇帝扳倒一个大臣并不少见,但为什么发生在14岁的康熙身上是“奇功一件”呢?是的,鳌拜的霸气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鳌拜为了立威,曾经杀死康熙的叔叔全家。奇怪的是,康熙亲政后,他的叔叔死而复生
清朝顺治18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去世。临终前,他命令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辅助8岁的三位王子玄烨(康熙皇帝)。四位辅政大臣在顺治面前发誓,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帮助新皇帝。事实证明,顺治的眼光非常普遍,用《清史稿》的话来说:
索尼老了,遏必隆弱了,苏克萨哈望浅了,心不是鳌拜所做的。鳌拜横暴,宿将多战功,叙名在末,遇事专横,屡兴大狱。
[img]356440[/img]
四位辅臣,鳌拜最初排在最后,但索尼很老,不想与鳌拜作为敌人。遏制必隆是一个两面派。苏克萨哈的威望太浅,不是鳌拜的对手。鳌拜凭借自己的军事成就,迷人而专横,陷害了异国他乡。例如,鳌拜曾经和费扬古过节,所以费扬古被鳌拜毁了。
费扬古,又名飞扬古,是满洲正白旗人。他的姐姐是顺治皇帝的董鄂妃(下图)。董鄂妃曾被顺治册封为孝献皇后。算起来,她也是康熙的第一任母亲(之一)。
根据古代宗法,费扬古是康熙的叔叔,也是一位正直的国叔叔。就连国叔叔也得罪了鳌拜。《清史稿·鳌拜传》记载:
(鳌拜)与内大臣费扬古有间隙...所以,日本人擅长乘坐皇家马德里和皇家弓矢射鹿,并抛弃了这座城市。坐费扬古的怨恨和死亡,杀死他的儿子尼侃和萨哈连,住在他的家里,和他的弟弟一起统治穆里玛。
意思是鳌拜和费扬古有节日,一直想找机会整顿费扬古。费扬古的儿子日本河是康熙的个人侍卫。有一次,日本河陪康熙去打猎。鳌拜以日本河“擅自骑皇家马,用皇家弓”为由,将日本河拉到菜市场口斩首。然后,费扬古以不满为由被处死。费扬古的其他儿子都被杀了,费扬古的财产被鳌拜奖励给弟弟。
请注意,这里清楚地记载费扬古被鳌拜杀害。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鳌拜想挑战皇权。他借此机会杀死了康熙的叔叔和家人,这是完全有道理的。然而,康熙八年后,康熙设计诱使鳌拜后,他的叔叔费扬古仍然活着。《清史稿》记载:
康熙十三年,费扬古从安亲王岳乐率兵偏江西取吴三桂。
[img]356441[/img]
也就是说,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派费扬古跟随安亲王岳东征服吴三桂。不仅如此,在康熙二十六年和康熙二十九年,费扬古还两次随军征服噶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奇怪的是,费扬古明在康熙八年前就被鳌拜杀了。康熙亲政后,费扬古死而复生了吗?
有人说鳌拜杀的费扬古不是康熙的叔叔,而是另一个费扬古。事实上,康熙时期有两个费扬古。康熙的叔叔名字来自正白旗董鄂。康熙时期,还有一个费扬古,来自正黄旗乌拉那拉。这个人是雍正的岳父,他的女儿是雍正的妻子,孝敬宪皇后。
然而,乌拉那拉·费扬古并不像董鄂·费扬古那样出名。《清史稿》没有给乌拉那拉·费扬古立传,所以笔者查阅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上面写着:
奉圣祖仁皇帝的命令:“费扬古是一名初步军统领,即克胜任,非常值得称赞。交部议叙,钦此。”续经部复议,费扬古升授正一步军统领。奉特恩,再给一云骑尉,寻求内部大臣的提拔。”
是的,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乌拉那拉·费扬古确实是一名内部大臣,而奥拜在杀死费扬古时也表明他是一名内部大臣。奥拜杀死乌拉那拉·费扬古了吗?然而,有一个证据很容易推翻这一结论:雍正孝敬宪皇后出生于康熙20年,也就是说,乌拉那拉·费扬古至少活到康熙19年,不可能在康熙8年前被奥拜杀死。
@ 无论是东鄂费扬古,还是乌拉那拉费扬古,都不可能死在鳌拜手中。
要知道,在康熙朝,能在内部大臣中排名,儿子还在宫廷里做康熙的贴身侍卫,一定不是默默无闻的一代。康雍年间,只有以上两个人叫费扬古,稍有名气。@ 《清史稿》记载鳌拜杀费扬古,记载费扬古“死而复生”带兵打仗。只有两种可能:
首先,《清史稿》写错了名字。“费扬古”在满文中的意思是“老生子”,很多都是翻译成中文的。比如努尔哈赤的小儿子叫费扬果,济尔哈朗的弟弟叫费扬武。是音译,可能有一些人不小心弄错了一个字。
第二,确实有第三个费扬古,只是《清史稿》等清朝史料对此人没有记载,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鳌拜杀了康熙的叔叔,后来又怎么[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