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事迹。
首先,让我们介绍一下唐俭,太原人,字茂约,唐朝著名的开国大臣。他是凌烟阁的24位英雄之一。曾担任唐朝礼部尚书、官部尚书、民部尚书(户部尚书),被誉为莒国公。唐俭最著名的故事是与李世民下棋。《朝野》记载:
官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
自古以来,与皇帝下棋就是一门大学问题。如果你不小心赢了皇帝,恐怕很难结束。因此,大多数大臣和皇帝下棋时都会故意自卑,以突出皇帝的“高超棋艺”。
唐俭当官部尚书期间,曾与唐太宗李世民下棋,唐俭拿出真本事,率先抢占有利地位,让李世民大为恼火,直接将唐俭贬至潭州。这还不够,李世民余怒未消,还想杀唐俭,幸好尉迟恭及时缓转,李世民才饶过唐俭。即便如此,唐俭也没有向李世民低头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件事,唐俭在历史上名声大振。从侧面可以看出,唐俭是一位诚实坦率、不轻易让步的大臣。
李世民擅长就业。唐健“不轻易让步”的特点为李世民所熟知。贞观四年后,李世民为唐健安排了一项特殊任务:成为与东突厥谈判的使臣!这一次,唐健几乎成了炮灰,侥幸逃脱了。
早在隋末,东突厥就成为亚洲霸主,贪图中原王朝。公元615年,东突厥始终可汗率领10万骑兵将杨迪皇帝杨光围困在雁门关,几乎活捉杨迪皇帝。
[img]357604[/img]
李渊起兵反隋时,背靠突厥,怕突厥从背后偷袭,于是派刘文静出使突厥,与突厥结盟。武德九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当李世民登基不稳时,东突厥的杰利可汗突然袭击了长安。李世民无法抗拒杰利可汗,不得不上演一个“空城计划”,与杰利可汗达成渭水联盟。
渭水联盟实际上是李世民的耻辱联盟。李世民一直在寻找机会让突厥变色。贞观三年冬天,突厥发生雪灾,牛羊饿死。突厥人撕毁了联盟,率先侵犯了唐朝。李世民一直在等待这一天,并立即派李静、李积等六支军队与突厥作战。
第二年春天,李静带着3000人袭击了邪恶的阳岭。东突厥认为李静的军队是唐朝的主力军,惊慌失措,各部落纷纷逃跑。在叛徒离开后,杰利可汗同意向唐朝乞讨,并邀请李世民派人讨论具体的投降事宜。
李世民听说杰利可汗要投降,非常高兴,立即宣布双方休兵,然后派“不轻易让步”的唐健到突厥营,与杰利可汗讨论具体事宜。
看到杰利可汗后,唐节坚守原则,恪尽职守,在大功成功之际,却发生了变化,唐朝突然进攻。
根据之前的协议,谈判期间,李世民如何突然让唐朝的军队进攻?事实上,这不是李世民的命令,而是李静自己的主张。
原来,李静认为,即使杰利可汗投降,以突厥人狡猾的性格,来年草盛马肥时,他们也会重组兵马侵犯唐朝。谈判时最好失去警惕,唐军突然发动袭击,摧毁东突厥。
“虽然杰利输了,但他还是很繁荣的。如果他去歧北,保依九姓,道阻遥远,追之难及。如果他选择骑一万,二十天粮就会袭来,不战就可以擒。”(《资治通鉴》)
李靖认为,他只需要一万骑兵,带着20天的粮草,突袭阴山,让李积带着唐军的主要殿堂,出其不意地偷袭,一定会大胜。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军事大师,李靖的战术确实很强大。然而,这样做有两个缺点:第一,李世民的圣旨说要休战。如果李靖贸然偷袭,他就不遵守抗旨。
第二,唐朝使者唐俭一直在与杰利可汗谈判。如果唐军不守信用,主动攻击,杰利可汗可能会杀死唐俭。
当时的名将张公瑾有这样的担忧,他劝李靖说:
“诏书已允许其降,使者在彼,何必击之!”
这里的“使者”是指唐俭,也就是说,我们的使者还在突厥,我们怎么能轻易攻击呢?
然而,作为三军主教练,李靖想要的是彻底的胜利,所以他可以牺牲一个使者的生命。李靖云:
“这个韩信破齐也。唐节俭的一代何足惜!”(译者:韩信之能攻下齐国,靠的是偷袭,一个小小的唐节俭,不足惜。)
言下之意,李靖不在乎唐俭的生命。
最后,李静突袭阴山,突厥人害怕失去灵魂,杰利可汗失去盔甲独自骑马逃跑,后来被活捉。在这场战斗中,唐朝彻底摧毁了东突厥的严重问题。胜利,全国庆祝,然而,很少有人关心唐健。
原来李靖的突袭速度太快了。当杰利可汗反应过来时,突厥阵营一片混乱。杰利可汗只想逃跑。他没有时间杀死唐健。唐健趁机逃跑了。
唐俭在李靖的偷袭中几乎成了炮灰。战后,唐俭见到李靖,虽然有些怨恨,但毕竟是胜利,唐俭什么也说不出来。
[img]357605[/img]
但从根本上说,正是唐节俭的谈判让杰利可汗放松了警惕,李靖才偷袭成功。因此,唐灭东突厥也应该得到唐节俭的贡献。
唐俭是唐代一位低调而有成就的大臣。贞观十七年来,李世民成立了“凌烟阁二十四英雄”。唐俭因其巨大的功绩而名列前茅。这样的荣誉也是对唐俭最好的肯定。
几乎成为炮灰谈判大臣,揭秘唐俭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