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格林沁是晚清铁帽王之一“博多勒加台亲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从底层社会的羊娃出身,成为清朝国家的支柱石。这么大的人生飞跃,古往今来真的很少见。和尚格林沁是蒙古人。他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的直系后裔。根据家谱和史书记载,从拙赤合撒儿到和尚格林沁,他们的家庭已经传承了大约26代人。
和尚格林沁的人生经历
[img]357370[/img]
拙赤合撒儿一直和成吉思汗关系很好,两人只有两岁的区别。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发动全面灭金战役,拙赤合撒儿率领左翼军,为蒙元南征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绝不是那种靠兄弟混军功的人。拙赤合撒儿有勇敢善射的天赋,基本上箭无虚发。不幸的是,明清两朝后,拙赤合撒儿家族早已衰落,僧格林沁的父亲布和德力格尔只能为那些贵族放牧为生。
1811年(清朝嘉庆十六年),僧格林沁出生于科左后旗台吉家族。科左后旗属于四等台吉,也是台吉中最重要的爵位。台吉是清代独一无二的爵位制,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辅国公,大致相当于中原王朝的一品至四品官衔。虽然僧格林沁世袭祖上的台吉身份,其实只剩下贵族的虚名。人们常调侃僧格林沁一家为“雅玛台吉”,翻译成为以放牧为生的贵族。
家境贫寒,僧格林沁读书的机会不多,童年就是跟着父亲给别人放羊。
俗话说“有福的人有自己的天佑”。草原放牧的生活环境并没有阻止和尚格林沁成长为一个迷人的少年,也许是和尚格林沁生命的发展。他的叔叔索特纳木多布斋(科左后旗萨克多罗郡王)从来没有生过孩子。为了保持头衔的传承,索特纳木多布斋只能从自己的家庭中选择一个侄子作为养子。天生仪表的僧侣格林沁成功入选,多年后成为十代科尔沁左后旗扎萨克多罗郡王。别小看扎萨克多罗郡王,虽然只是二等台吉,但却是正宗的皇室亲戚。老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公主是道光皇帝的妹妹。爬上这段感情后,可以算是和尚格林沁命运崛起的基础。
以对清室的忠诚“飞黄腾达”
[img]357371[/img]
和尚格林沁是满清以来最忠诚的大臣。他的忠诚与卑微的少年经历有关。在和尚格林沁看来,他从一无所有到锦衣玉食,完全得益于朝廷的恩宠。道光皇帝对和尚格林沁真的很好。15岁时,僧格林沁获得郡王爵位,陪侍登基不久的道光皇帝,被封为三眼花羽。道光皇帝临朝称制后,僧格林沁成为御前大臣和正白旗领侍卫内部大臣。25岁的僧格林沁已经成为整个蒙古部落最大的首领,镶嵌红旗蒙古都统。
僧格林沁为了报答嘉庆和道光皇帝对自己的厚恩,为朝廷做事非常努力。道光三十年来,京郊附近有盗匪猖獗,僧格林沁自告奋勇前去剿匪。僧格林沁与众将精心布局讨论策略,上战场时,依然冲锋在前,将这股悍匪一举歼灭,受到朝廷的赏识。同年,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继位,僧格林沁作为三朝元老,被授予顾命大臣一职。爵位也从郡王升为亲王,跃居铁帽王之列。
曾格林沁有多忠诚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僧格林沁对朝廷的忠诚和卓越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咸丰皇帝在位时,天平军席卷清朝各地,和尚格林沁被命令驻扎在天津南部,阻止林凤祥太平军北上,迫使林凤祥长期进攻,不得不退出军队对抗。和尚格林沁巧用水淹之计打败林凤祥一部,太平军主将林凤祥遭遇生擒。僧格林沁趁士气高涨,指挥清军主动迎击其他北方太平军,并俘虏了一名太平军将领李开芳。
公元1859年,清朝与英法联军爆发第二次大沽口战役。作为海战的最高指挥官,和尚格林沁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4000清军对抗1160名英法联军,最终取得了清军伤亡32人、联军伤亡460人的辉煌成就。大沽口之战是和尚格林沁人生的巅峰,也是他青史留名的成就。
[img]357372[/img]
第二年,英法联军再次找到了和尚格林沁。双方在京畿道八里桥进行了血战。由于和尚格林沁率领的1万辆蒙古骑兵装备落后,他们根本不是英法联军外国枪支的对手。和尚格林沁大败而归。慈禧太后对此非常不满,愤怒地将和尚格林沁辞职。
同治四年后,河南和山东爆发扭军作乱,55岁的僧格林沁奉召出证。出于对朝廷的感激,僧格林沁率军奋勇平叛,由于平叛过急,僧格林沁想着一鼓作气消灭叛乱,结果连续作战十多天。普通人很难想到和尚格林沁是如何熬过十几天的。由于体力不支,他无法驾驭战马,和尚格林沁命令人们用绷布把自己绑在马背上。最后,僧格林沁误入捻军埋伏圈,人困马死于战场。
尽管朝代的刻板印象,僧格林沁还是当之无愧的晚清重臣,忠勇双全,即使放在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他的气节也值得称赞。@ 后人评论说:“南有曾帅,北有僧王,是实太平军的劲敌,清佐赖以保存者”。
和尚格林沁是怎么成为铁帽王的?看看他的反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