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陈亮,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事迹。
公元1165年,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担任江阴签判。有一天,辛弃疾站在阁楼上俯瞰远方。他看到了一个惊人的场景:
一个穿白衣服的男人骑马过桥。马似乎被邪恶攻击了,但他拒绝过桥。这名男子连续三次赶走,马回到桥头。那人下了马,拔出腰间的配件,用剑砍掉了马头。然后那人没有回头,直接走过桥。历史记载:
陈同甫来访时,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不可遏,拔剑斩马首,徒步旅行。
辛弃疾只有25岁,官场没有抹去他的棱角。他钦佩侠客。看到这个人这么英雄,他赶紧下楼,打算和这个白衣男人交朋友。巧合的是,这个白衣男人也来找辛弃疾。他们见面后,辛弃疾意识到这个男人叫陈亮,字字一样。两人都有报效家国的意图,互相欣赏,那天举杯畅饮,聊得很开心,从此成了莫逆之交。
辛弃疾为人豪迈,但性格孤傲,很少有他看得上眼的朋友,他愿意和陈亮成为最好的朋友,可见陈亮确实有过人之处。
[img]357608[/img]
陈亮比辛弃疾小三岁。他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士族家庭。他的祖先有很多钱,但他这一代人有点穷。陈亮的母亲在14岁时生下了陈亮。他的母亲很年轻。他主要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从小就熟悉经文史。宋史云:
陈亮生目有光芒,为人才超迈,喜谈兵,谈风生,写了几千字。
陈亮和辛弃疾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充满了才华,都主张在北方用兵,收复中原。然而,陈亮的生活比辛弃疾更坎坷。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通过考试。作为一个爱国者,他只能以平民的身份攻击秦桧等人,最终名声大噪。宋孝宗想招揽陈亮入朝,陈亮到京城后,得知是奸臣曾推荐的自己,他连夜翻墙逃走。因此遭到了曾经的记恨。后来以陈亮“言涉犯”为由,将陈亮逮捕入狱,陈亮被打得体无完肤,亏得辛弃疾大声疾呼,宋光宗下诏赦免陈亮。
陈亮回家后,家仆杀人,再次被捕入狱,辛弃疾通过宰相王淮的关系救出了陈亮。
10年后,陈亮参加了同乡人的宴会,有人中毒而死。陈亮和死者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当时,他们只是想把陈亮置于死地,所以他们陷害了陈亮,说陈亮下毒了。因此,陈亮第三次入狱。这一次,辛弃疾四处游荡,帮助陈亮离开监狱。
辛弃疾三次救陈亮。一方面,陈亮确实冤枉了他,另一方面,他珍惜陈亮的才华。虽然陈亮钦佩辛弃疾,但他曾勒索过辛弃疾一次。
原来,当辛弃疾在淮地担任将军时,陈亮来找辛弃疾。他们谈论了国家大事,充满了自豪和责骂。辛弃疾那天太兴奋了。他喝了几杯,对陈亮说:
“钱塘不是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鱼龟。”
这句话的意思是钱塘(杭州)地理位置危险。事实上,朝廷不应该把所有的国家都定在这里。如果金人占领牛头山,世界上的援军无法进入,首都将是危险的。此外,如果金人挖掘西湖的水来灌溉城市,首都的人将成为鱼和乌龟。
[img]357609[/img]
作为一名朝廷将军,辛弃疾说这些话有点叛逆,但他喝醉了,没有感到失言,继续在侃侃交谈。然而,陈亮趁机离开座位,偷走了辛弃疾的马,连夜逃跑。
陈亮为什么要逃跑?陈亮认为,一旦辛弃疾醒来,为了避免他的话传播,他可能会杀死陈亮。
听说陈亮逃跑了,辛弃疾大吃一惊,连续几天睡不好觉。几天后,陈亮突然派人给辛弃疾写了一封信,说他想从辛弃疾那里借10万元,并在信中委婉地说辛弃疾那天晚上喝酒后失言了。辛弃疾当时很震惊,很快拿了10万元“借”给陈亮。
在今天看来,虽然辛弃疾酒后失言,但陈亮涉嫌“勒索”。毕竟,辛弃疾是陈亮的救命恩人。陈亮为什么要勒索辛弃疾?
不久之后,辛弃疾突然明白了陈亮的意思:辛弃疾酒后失言,被陈亮听到“把柄”,心里难免不放心。然而,陈亮勒索辛弃疾,主动向辛弃疾借钱,从而把“坏名声”的把柄留给了辛弃疾。这样,辛弃疾和陈亮就应该互相保守秘密,以达成默契。陈亮对辛弃疾了解得太多了。事实上,他想让辛弃疾放心,他不会胡说八道。
果然,辛弃疾后来和陈亮和好了。51岁时,陈亮再次进入北京参加考试,铁树开花,考上了冠军。不幸的是,在陈亮的雄心壮志实现之前,他死于疾病,享年52岁。
陈亮去世后,辛弃疾非常难过,作《祭陈同父文》来纪念陈亮,文中悲痛地写道:
“现在,想和同甫睡鹅湖清阴,喝瓢泉,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可复得耶?”
终辛弃疾一生,陈亮都是他最好的朋友。辛弃疾一生雄心勃勃,但有一个认识他的朋友,也算是聊天有安慰。
南宋名臣陈亮:51岁中状元,与辛弃疾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