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思想流行的古代封建社会,你不能工作或识字,但你就是不能不孝。古人普遍认为,只要一个人孝顺,就相当于同时拥有其他优势。可以说,孝道掩盖了一切丑陋。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完全孝顺真的很难做到,即使是皇帝也做不到。李世民并没有完全服从他的父亲李渊。唐朝开国后,父子俩经常生气。
幸运的是,李世民有一个好妻子——长孙皇后,帮助他缓和了父子关系。这里有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354780[/img]
大唐初定,李世民不是王子,长孙只是秦王妃。
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按照长幼有序传位长子的传统,被封为太子。
然而,在统一江山的战争中,李世民的成就远比李建成耀眼,朝廷的许多大臣和将军都支持李世民。
因此,李建成非常担心李世民会影响王子的位置,所以他把他当作眼中钉,总是准备摆脱他。
李世民怎么不知道李建成的想法呢?
不幸的是,他们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偏爱李建成,李世民脾气直爽,所以经常和父亲闹得不开心。
作为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按道理,她会像大多数媳妇一样,抱怨公公偏心叔叔,对丈夫不够好。
然而,深明大义的长孙并非如此,而是更接近公公李渊。
她经常去宫里请唐高祖,中间说些好话,缓和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父子关系。正是她不遗余力地调整了她的丈夫和岳父。
她只是孝顺吗?不尽然。
除了拜见唐高祖,她还和一些妃子搞好了关系,探索了情报。
最后,她得知唐高祖那天会召见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们必须经过玄武门。她告诉丈夫李世民这个消息,李世民可以提前伏击,成功发动玄武门政变。
从此,李世民登上王位,长孙氏被封为皇后。
看着儿子们互相残杀,被迫让位的李渊常常感叹不已。看到公公这样,长孙皇后经常软言安慰,就像以前的孝顺一样。她没有政变就成功了,所以她换了脸,冷落了皇帝。李渊也很喜欢这个温柔贤惠孝顺的媳妇。
所以,长孙皇后的孝顺应该是真诚的,正好,她也用这份真诚化解了李世民与李渊的矛盾。
玄武门政变能成功,也有她的功劳。
她不但孝顺善良,而且兰心蕙质,说话很有艺术性。
长孙皇后小时候,父亲去世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孙安业把她赶出了家门,她只能住在亲戚家里,饱受人情的冷暖。
[img]354781[/img]
成为皇后的她,不顾前嫌,让长孙安业成为官。
然而,长孙安业一直为她感到难过。她将来会报复自己。与其等死,不如先开始。因此,长孙安业叛乱。当然,他的叛乱很容易被李世民镇压,即将被判处死刑。
虽然长孙皇后也恨哥哥把自己赶走,但血浓于水,她还是不希望哥哥死。因此,她决定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
如果她只是说可怜,饶他一次,李世民绝对不会同意。然而,她编造了一个理由对李世民说:“长孙安业死了,但就这样,每个人都认为这是我的私人报复。小心点。”
李世民一听,就知道她是为了救哥哥,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编造了这样一个理由,真的很善良很可爱。按照女王的意思,让她的哥哥走。
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虽然长孙皇后生活在离我们很远的古代,但她的情商并不比我们现代人低。
还有一次,敢于直接提出建议的魏征让李世民不高兴。长孙皇后担心丈夫会惩罚魏征。这样,朝廷官员就不敢提出建议,这不利于国家。然而,直接告诉皇帝这个事实是没有用的。他一定知道这只是愤怒。
为了说服丈夫,长孙皇后自导自演了一出戏。
她穿着华丽的衣服跪在地上,向唐太宗磕头。
太宗大惊小怪,赶紧问她这是干什么的。
皇后说:“祝贺你。”
看到太宗不解,她继续说:“古人说,只有君主贤明,大臣们才敢直言不讳。现在魏征敢犯颜上诫,说明陛下你是贤明的君主。这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吗?”
太宗本来就是贤君,只是情绪高涨。经过长孙皇后的喧嚣,所有的不良情绪都消失了,他可以客观地看待魏征的建议。
后来,魏征为朝廷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
幸运的是,有了长孙皇后的大力维护,魏征的才华才得以发挥。
从以上几件小事可以看出,长孙皇后品德端正,做事灵活,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高情商。
不用说,善良,相信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都是纯洁的一代。
长孙皇后的高情商值得学习。遇到问题不要直接撞上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可能事半功倍!
从哪些小事可以看出,长孙皇后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