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罢工后,李世民愤怒地回来,对长孙皇后说:“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魏征太欺骗人了,总是在法庭上羞辱我。”听完后,皇后一句话也没说,穿上正式的衣服,站在一边说:“祝贺皇帝,祝贺皇帝。
李世民一愣,忙问夫人:“夫人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家里穿得这么正式,我有什么喜贺?
长孙皇后解释说:“我听说只有开明的君主才会产生正直的大臣。现在魏正越正直,就越能证明陛下开明,妾就会祝贺陛下,所以他得到了一个正直的大臣。”
听了妻子的话,李世民觉得她说的有些道理,于是转怒为喜,也不打算杀魏征那个乡巴佬。
这是一个记录在《资治通鉴》中的小故事,读起来很有意思。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明君,创造贞观盛世,建立不朽功业,离不开长孙皇后的默默支持。
长孙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惠的皇后之一。她有多贤惠?从以下故事可以看出。
第一,调和矛盾。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他和高祖李渊和妃子关系不是很好。为了尽可能缓和矛盾,长孙皇后在奉献皇帝父亲的同时,有意识地与妃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资治通鉴》记载:【尽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解嫌猜】,说明长孙皇后的外交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img]354119[/img]
第二,平易近人。长孙皇后对身边的人很善良,堪称善良的国母。长孙皇后管理后宫妃子,从不把她们当情敌,而是和姐妹关系相处。
《资治通鉴》记载:【妃子以下有病,后亲抚视,辍自己的药膳以资之】,难怪后宫里的每个人都爱她。
第三,不参与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皇后掌权,外戚负责政治,但大多数都没有取得好的结局。在长孙受欢迎的日子里,她总是头脑清醒,远离政治。同时,她还严格约束家人,防止外戚负责政治。
当李世民在后宫主动问她如何处理政府和她对政府的看法时,她总是保持沉默,理由是“妾不敢听政治事务”。
4、夫妻之间的爱。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关系令人羡慕。李世民患有气病,经常发作。女王每次都小心翼翼地照顾她。《资治通鉴》记载:【昼夜不离侧】。
最令人惊讶的是,女王“衣带里经常有毒药”。她随身携带毒药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她曾对李世民说:“如果有禁忌,她就不会独生子女。”。这意味着,如果她的丈夫死了,她就不想独自生活。
[img]354120[/img]
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他人着想,是长孙皇后最耀眼的闪光点。她生病后,经过多名御医的诊断和治疗,病情仍然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王子李承乾建议世界大赦,为母亲和女儿祈祷。
谁知道呢,长孙皇后说:“死是活的,不是智力。”拒绝了儿子的建议。当死亡即将来临时,长孙皇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如果善有福,我就不是邪恶的;否则,我会寻求什么好处!”
长孙皇后对身后的事情做了一切简单的安排。临终时,她留下了三条临终遗言,《资治通鉴》记载如下:
【不要以山脊劳费世界,只是因为山为坟,用瓦木;孩子和女人不必下令,看到他们的悲伤和混乱;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接受忠告,屏诽谤,停止游泳。】
长孙皇后说,如果皇帝能做到这三点,他“虽然没有九泉,但没有仇恨”。
[img]354121[/img]
这样的皇后太感人了,可以说,即使再过一千年,这样的遗言依然会熠熠生辉!
贞观十年十月,长孙皇后去世,年仅35岁。长孙皇后的病因和李世民一样。她也死于风病。她的死对李世民和唐朝来说是一个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如果长孙皇后活了20年,李世民的身体可能不会崩溃得这么快,她的儿子也不会为储位而战,武则天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先帝也不会和李志混在一起
长孙皇后是唐朝300年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后。这样一个贤惠的皇后在唐朝一世再也没有出现过。在她之后的武则天,唐朝翻天覆地。
没有更好的,只有最好的——把这句话给可敬可爱的长孙皇后。
为何说李世民能建立不朽的功业,离不开长孙皇后的默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