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宗教是维持古代印度凝聚力的主要力量吗?

说印度社会极其复杂多样,说印度历史“合少分多”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在复杂、多样化和分裂的背后,确实有一些因素起着统一和凝聚力的作用。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印度统一的性质。否则,印度不会长期成为印度,印度人也不会成为印度人。

古印度的凝聚力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较弱。

虽然每个宗教哲学学派的理论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几乎所有的学派都接受了行业报告转世的理论,并将摆脱转世,达到解脱树的最高目的。知识分子都关心同样的问题,即探索复杂世界背后的统一和接近这种统一的方式。对印度教经典的理解不仅限于少数哲学家和学者。印度教习俗和印度教精神在次大陆广大农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你去哪里,无论哪个种族,什么语言,吠陀知识和掌握这些知识的知识分子,婆罗门都受到了普遍的尊重,不可接触的歧视地位也得到了认可。

[img]352044[/img]

有许多地方版本的印度教经典《吠陀》和《往事书》,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古代宗教可以安慰次大陆各地的人民。无论是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之巅,还是在克里希纳河和科佛里河平坦的三角洲,崇拜湿婆和毗湿奴的寺庙的尖顶都是高耸的。即使是那些在信仰上不崇拜这些神的宗教团体,也不能置身于印度教环境中。这两部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被翻译成许多地方语言,在次大陆广为流传。改编自这两部史诗的故事和戏剧传说在公众中更为流行。这样,这两部史诗不仅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统一印度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操泰米尔语和卡纳拉语的宫廷里,古代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就像在恒河流域上游的奈米莎林(印度教圣地,今天在锡塔普尔县,据说是古代圣人写《往事书》的地方)。印度教文化不仅影响了所有的印度教迁徙,也影响了外国基督教迁徙和伊斯兰教迁徙。

宗教的统一作用也体现在民族认同上。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民族认同。我们中国人重视国家和民族,就像“国家”一样、“民族”这两个名词本身就表明,中国人把“国家”、“民族”与他们现实生活的圈子——家庭和宗族密切相关。“亡国”几乎是“亡族”、在印度,“亡教”的同义词,宗教主要认同民族和文化。人们生活的重点不是国家政治,而是宗教。人们生活的重点不是国家政治,而是宗教。在这种情况下,亡国可能不等于亡族亡教。印度人曾经允许无数民族统治者统治他们,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不在乎谁来统治和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异邦人。宗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不是身体;这是无数的来世,而不是暂驻的今生。

外来民族可以占领土地,掠夺财富,焚烧寺庙,屠杀人民,但不能改变印度教的信仰。国家灭亡,印度教不会死,印度教不会死。即使是最强大的统治者也欣赏宗教的力量:佛陀罗吉多皈依了栖那教,阿育王成为圣人,希腊国王弥南陀谦虚地征求佛教的意见,残忍的游牧国家领导人最终成为虔诚的佛教迁徙,阿克巴大帝几乎皈依了印度教。这个世纪前所未有的统一了印度的伟人甘地,与其说是政治家,不如说是圣人。古印度不使用武力,但其文化在亚洲广大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巨大的宗教凝聚力和影响力是印度多次征服但未同化的重要原因,也值得印度人骄傲。


宗教是维持古代印度凝聚力的主要力量吗?宗教是维持古印度凝聚力的主要力量吗?

,

  • 为什么僧人一般都姓释? 是东晋释道的稳定规则
  • 傅坚攻打襄阳,既为公又为私。就公务员而言,他想和朱序断手腕,测试自己的实力;私事方面,傅坚想得到“一个半人”,都是“天王...

  • 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开国者巴布尔有成吉思汗基因?
  • 巴布尔是印度显赫一时的莫卧儿王朝的开国大帝,他的名字在波斯语里是“老虎”的意思,据说巴布尔是蒙古族的后裔,在他的血液里...

  • 天真的清朝官员:两广总督叶明琛为何客死印度?
  • 叶名琛(1809年~1859年),湖北汉阳人,清朝科举制度培养的优秀人才:26岁中进士,38岁巡抚,43岁晋升总督,46岁拜相国。 当我...

  • 西瓦吉:十七世纪印度马拉塔王国的创始者
  • 西瓦吉全名贾特帕拉蒂·西瓦吉,出生于一六三零年印度中部浦那附近撒黑崖迪里山寨,逝世于一六八零年。西瓦吉是十七世纪马拉...

  • 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代统治者:阿克巴大帝
  • 阿克巴又被叫做阿克巴大帝,他是印度人,也是印度最著名的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代统治者,是一名十分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政治家。...

  • 奥朗则布皇帝是如何使印度莫卧儿王朝衰落的?
  • 奥朗则布是一位印度莫卧儿王朝极盛时的皇帝。此外当上皇帝的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奸诈、残忍,并具有军事才能的一位君主。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