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是唐代管理歧西的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名称。它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葱岭以西至达波斯。武周时期北庭都护府分立后,安西都护府负责天山以南的西部地区。
龙朔两年(662年)后,吐蕃和唐朝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在这里多次易手。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大量安西都护府驻军被调到内地参与平叛,导致安西都护府空虚。吐蕃趁机进入安西,直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镇相继完全陷落。
建筑概述
[img]350293[/img]
从唐太宗贞观14年(640年)到唐宪宗元和3年(808年),共存约170年。管辖范围包括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分、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部、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分等。
安史之乱前,安西都护府和大都护府三易其名,其中640-658年、667-685年、689-691年为都护府,共约38年;658-667年、686-689年、693-752年为大都护府,共约71年。安史之乱后,765-778年为都护府,781年后又称大都护府。
建筑历史
草创之际
唐贞观14年(640年),侯君集平高昌,位于西州都护府,位于西州。同年9月,安西都护府在交河城设立,针对西突厥。安西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是乔师望,后来郭孝恪接任,一开始只有几千人。贞观22年(648年),郭孝恪击败龟兹,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
辖地扩大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11月,苏定方在碎叶水平平定了阿斯那贺鲁的反叛,从而平定了西突厥,将安西都护所迁回高昌故乡。显庆三年(658年)五月,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今库车),安西都护府升格为大都护府。唐高宗在改变太宗时,只注重军事,而不是行政管理。他在突厥故地设立了蒙古池和昆陵,并在附属小国设立了州政府。西部直接抵达波斯,属于安西大都市政府,使该地区置于唐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和、碎叶(今吉尔吉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由唐代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立。从显庆元年(656年)到林德元年(664年),这一时期是武则天为皇后协助高宗到垂幕听政阶段。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到阿尔泰山西至咸海、葱岭的东西部,直至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今吉尔吉斯斯坦。
[img]350294[/img]
显庆五年(660年),位于葱岭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降唐,朝廷派人到该部巡查。
龙朔元年(661年),派吐火罗道置州县王名巡视葱岭以西。在于和以西和波斯以东的16个国家,设立了16个都督州府,统辖80个州、110个县、126个军府,并在吐火罗立碑上描述了此事。此时,安西大都市护理府的管辖范围包括安西四镇、蒙池、昆陵都市护理府(西突厥故地)、昭武九姓、吐火罗甚至波斯都督府。
安西都护府的发展历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