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钟会的叛变功亏一篑:无组织者仍会发生事故

各个时代的各级政府都害怕下面的人组织起来。松散的个人能力有限。一旦组织起来,杀伤力就会大得多,比如黑社会。

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没有组织也可能发生事故。

三国后期,魏派邓艾、钟会两位将军出动大军,对以刘禅为核心的蜀国进行灭国性进攻,战争迅速胜利。邓艾、钟会分蜀两地,掌握重要兵力,开展善后工作。这时,钟会动了叛变的心思——重兵在握,远离中央。前蜀国将军姜伟和他带领的数万军队成了他们亲密的朋友。他们也在蜀国这样一个物产丰富、易守、难攻的地方。为什么要屈服于别人?最好自力更生。

钟辉的叛乱工作计划得很严格。他先是用计划赢得了邓艾,接管了邓艾的军队。现在蜀国所有的军队都由他自己指挥。然后伪造魏国去世的太后遗诏,声称太后命令他带兵讨伐魏国现任领导人司马昭。考虑到新兵的忠诚度不够高,如果有人组织领导,他们可能会设立另一个中央政府,所以他们软禁所有新收集的军官,使士兵处于松散状态。最后,关上城门,防止特殊时期有人乱七八糟。

一切都安排得很周到。他的下一个计划是杀死软禁中所有的非亲信将领,彻底把军队变成自己的亲兵。

[img]349815[/img]

这时,有人散布了一个谣言。

原因是钟会帐下的督丘建曾经是胡烈将领的手下,而胡烈则是软禁的成员之一。丘建看到老领导被关着不吃不喝,心里受不了,就征得钟会的同意,让胡烈的服务兵出去找点吃的。胡烈编造了一个谣言,告诉了服务兵。服务兵出门后,他告诉了外面的人,外面的人告诉了外面的人,这立刻成为了全营知名的秘密。这么容易传播的秘密是什么?原来胡烈说,丘健告诉他,钟辉挖了一个大坑,准备了几千根白棍子。过了一会儿,他召唤外面的士兵进入账户。每个人都给了他一顶军官帽,并答应把他们提升为分散的将军。当士兵们磕头感谢时,他们会用白木棍杀死他们,并把他们扔进坑里埋葬。

这个谣言很不可思议,但里面有细节和来源,看起来很有鼻子和眼睛。此外,外面没有领导,恐慌,是谣言的好土壤,谣言迅速传播,立即引起反应。

两天后的中午,胡烈的儿子胡渊——当时在营里当普通士兵。因为有亲兵通讯,他是一个知道内幕的人——带领胡烈的部队挑战战鼓,闯出营门,打算救他的父亲。战鼓一响,谣言四起的兵营就一个接一个地响应。他们不知道胡渊的军队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胡渊的军队在干什么。他们心里有自己的愤怒和计划,但在鼓声的召唤下,他们团结在一个目标中。他们向钟会司令部所在的城市进发,像蚂蚁一样,一拥而上,奋力围攻城墙。

钟会这边还一无所知,因为确实没有组织,事先也没有任何预兆和可分析的理由。他正在向心腹发放武器,在反叛之前做好最后的准备,突然听到外面的噪音,好像有什么地方着火了。当情况明确时,派人去杀被软禁的将领已经来不及了。将军们冲出软禁地,跑到城门,与外面的人相遇。整个城市一片混乱。姜伟和钟辉率兵出击,但无奈的士兵太多,受谣言影响,充满仇恨。他们很快就输给了乱军,相继被杀。

混乱没有结束,没有组织,没有具体的计划和目标,杀死钟会和姜伟,乱军的愤怒没有平息。烧杀持续了两天,直到另一位强大的将军魏军站出来清理残局。

无组织的抵抗确实不容易形成,但一旦被激起,破坏力是非同寻常的。引起这种无组织的抵抗只需要一个谣言和一个鼓声。


钟会的叛变功亏一篑:无组织者仍会发生事故钟会的叛变功亏一篑:无组织者仍会发生事故

,,

  • 一介书生把邓艾、钟会、姜维一网打尽!
  • 三国时期,人才众多。其中,魏国的邓艾、钟辉、蜀汉的姜伟三位将军被称为后三国时期的三位杰出人物。如果说三个人的才能,其...

  • 三国钟会为什么会造反?钟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 钟会,三国时期的将领,谋士,是与王羲之齐名“钟王”的钟繇最小的儿子,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从小便博览...

  • 解密:解决邓艾钟会两大牛人的卫瓘最终为何失败
  • 三国后期,有三个历史人物在军事上大放光彩,一个是蜀汉的姜维,另两位是曹魏的邓艾和钟会。此三人,才干卓越,名扬天下,被...

  • 曹魏重臣钟友,他在书法上取得了什么成就?对后人有什么影响?
  • 豫州颍川县长社县人钟友。钟友生活在东汉末至曹魏时期,他也从汉臣变成了曹魏的忠臣。以下不是钟友的政治成就,而是他的书法...

  • 钟会造反时实力这么强 为什么钟会结束时会输?
  • 对钟会和司马昭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钟会反叛后,实力很强,但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司马昭? 三国后期...

  • 为什么钟会起兵讨伐司马昭不成功?
  •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与邓艾、诸葛绪等人率军伐蜀,钟会率主力在剑阁与姜维对峙,邓艾偷渡阴平,灭亡蜀汉。邓艾以皇帝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