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宋义率军北上救赵。
他害怕与秦军的决战。到达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后,他停止前进,连续驻扎了46天。项羽劝他迅速进兵,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击败秦军。然而,宋义却拒绝了项羽的正确建议,因为他想保持自己的实力,乘秦与赵相斗,乘渔利。他挖苦项羽说:“坚持不懈,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并威胁项羽不要抗命不服从命令。与此同时,宋毅还举行了日常酒高会,寻欢作乐,亲自到无盐(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举行宴会,送儿子出使齐国为相,以扩大个人势力。当时天气寒冷多雨,士卒冻气馁,苦不堪言。宋义的做法引起了士兵们的不满。性格坚强的项羽更是觉得无法忍受,在再次争论未被采纳后,他激怒了义愤,趁早入帐进见的机会,当场杀死了宋义。诸将支持项羽所为,支持他为假(代理)上将军。楚怀王见事态已如此,便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由他率军北上救赵。
这时,秦军依靠更多的兵力和足够的食物,围攻巨鹿非常紧迫。城里的赵军,尽了最大的努力,危在旦夕。虽然燕、齐、魏等援军已经到达巨鹿附近,并与陈玉军会面,但没有人敢与秦军对抗,因为他们害怕秦军,互相观望。
只有获得指挥权的项羽敢于下定决心挥师渡河与秦军决战。12月带领军队抵达漳水南岸后,任命英布、蒲将军率领2万人为前锋,渡过漳水(黄河),切断秦军运粮走廊,分割王离与张邯君的联系,使王离军陷入缺粮困境。随后,项羽亲自带领楚军主力渡河跟进,命令全军破釜沉舟,规定每位士兵只带3天干粮,以显示全军决心上下一步前进,毫不犹豫地与秦军作战。
破釜沉舟后,项羽立即带领楚军进入巨鹿城,包围王离军团。以雷霆万钧的气势,他迅雷不及掩耳,猛扑敌人。楚军士兵们奋勇死战,“全以当十”,“呼声动天”,将王离手下的秦军杀得溃不成军。张邯率部救援,也敲楚军英勇击退。项羽指挥楚军连续作战,没有给秦军任何喘息的机会,九战九胜,最终大败秦军。战争开始时,恐惧秦军如虎而作为壁上观的诸侯援军,此时见楚军胜局已定,也乘势冲出壁垒,参与对王离军的围攻。这场惊天动地的激烈战斗的结果是,秦将王被俘,秦军副将苏角身处异地,另一名副将走投无路,被迫自焚而死。楚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巨鹿之围得以解决。
楚地起义军以项羽为首,在巨鹿之战中表现出了突出的战略战役指导优势。首先,坚决消除宋义错误战略政策的干扰,确保实施北上救赵的战略决策,避免反秦武装被秦军打破的危险。二是有破釜沉舟的无畏勇气和决心,敢于以弱击强,以寡敌,在精神气势上彻底压倒敌人。@ 善于分割和孤立敌人,使敌张邯郸部与王离军失去联系,无法相互救援,导致楚军局部优势,为全歼王离军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第四,在聚歼王离军的过程中,发扬持续作战的作风,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始终牢牢把握战场的主动权。第五,在成功化解巨鹿围攻,歼灭敌王离开“兵团”后,能够及时实施远程战略追击,迫使残余秦军主力张邯郸无条件投降。战果的扩大,使秦朝赖以镇压起义的军事机器全面崩溃。所有这些都表明,巨鹿之战是一场辉煌的战略决战,反映了叛军及其领导人项羽出色的作战指导艺术,始终值得后人赞扬和借鉴。
揭秘:在项羽的指挥下,巨鹿之战是如何以少胜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