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之战是秦朝王朝34年(公元前273年)与韩国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的军队发生的战争。魏赵最终被打败,秦赢得了占领魏大城市的胜利。这场战争杀死了魏赵联军15万人。下面是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img]349517[/img]
简介
275年前,赵国和魏国攻打了韩国的重要城市华阳。韩国向秦国求助。秦昭襄王派武安君白起、胡侯魏冉、胡阳率军救援韩国。秦军采取了意想不到、毫无准备的战术,以平均每天100英里的行军速度进行了长途攻击。突然,他出现在华阳的战场上,击败了赵魏联军。
在这场战争中,秦军共斩首魏军13万人,俘虏了三名魏将。魏将芒毛败逃。赵国将领贾燕也被秦军击败。秦军将赵军俘虏2万人,沉入黄河。秦军赢得了魏国的卷县、蔡阳、长社和赵国。魏国被迫将南阳献给秦国寻求和平。
华阳战争的双方都是秦朝和三晋朝。战争一方是寻求强兵富国的秦朝,而秦朝是战国后期的一大强国,另一方是三晋。三晋是战国时期赵国、魏国和韩国的合称,即今天的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和河北省南部中部,后来演变成今天山西省的别称。
战争背景
秦、赵、魏在战国时期进行了一场战争。前279年,秦大举攻楚,占领楚都营,建立南郡,此后秦将主要攻击目标对准魏国。秦原曾远征齐国,攻占齐定陶等城市,但这一地区与秦本土没有联系,@ 秦力图摧毁秦与陶邑之间的魏国。同时,灭魏后,可以隔绝燕、赵、楚、韩的联系,打击秦国的“合纵”。前275年,秦伐魏,攻到魏都大梁,韩派暴鸢救援,被秦打退,魏不得不献温地于秦求和。前273年,魏联合赵国攻韩,打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
[img]349518[/img]
战争起因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攻打韩国重城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韩国无法抗拒秦国的求救,秦国立即派军队救援韩国,与魏国赵国在华阳展开激战。秦国占领魏国的最大原因实际上是占领齐国,而齐国与秦国的本土没有联系,@ 秦国试图先突破地理位置在中间的魏国。同时,在摧毁魏国后,可以切断燕国、赵国与楚国、韩国的联系,也可以打击除秦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华阳战争第二阶段前275年,秦国攻打魏国,攻打魏国首都大梁。韩国派暴风筝救援,被秦国打退。魏国不得不希望秦国贡献温地,以便继续生存。在华阳战争的第三阶段前273年,魏国联合赵攻打韩国,并击中华阳(今河南郑州市南)。韩国势力单薄求救秦国,秦国派军队救援韩国,在华阳攻破魏国和赵国,斩首敌人15万余人。
华阳战争的结果对秦国有什么影响?白起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