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朱瞻基在面对两个叛逆的叔叔时采取不同的方式?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至1435年1月31日出生于1398年3月16日),明成祖朱迪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至1435年1月31日在位),年号为“宣德”。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一说出生于建文元年),朱瞻基出生于北平燕王府。年轻聪明,深受祖父朱迪的喜爱。永乐九年(1411年)成立为皇太孙,多次跟随明成祖朱迪征服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了汉王朱高旭的叛乱。

值得注意的是,在朱瞻基平息了汉王朱高旭的叛乱后,他终于杀死了他的二叔,但他放弃了他的三叔朱高旭。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朱瞻基在面对这两位叔叔时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让我们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img]350537[/img]

一方面,北平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朱(1380年12月30日至1426年10月6日)、明成祖朱迪次子、明仁宗朱高炽与母弟、徐皇后同生。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在北伐回军途中病逝,王子朱高炽继位为明仁宗。朱高旭的儿子朱瞻岐当时在明朝都城,窥视朝廷举动,朱高旭也派心腹进京,等待叛乱的机会。明仁宗知道后,将朱高旭召回首都,增加工资,奖励数以万计的宝藏。他仍然命令他回到乐安,并将他的长子封为世界之子,其余的儿子封为国王。在我看来,早在明成祖朱棣去世后,朱高旭就有谋反的打算。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病逝,王子朱瞻基从南京奔赴都城。朱高旭打算半路设伏,拦截朱瞻基,但由于行动仓促,他失败了。不久,朱瞻基继位为明宣宗,对朱高旭和赵王朱高隋的赏赐厚于其他王府。对此,在笔者看来,朱瞻基的三叔朱高赭虽然也有过不正当的计划。然而,朱高膦并没有参与朱瞻基的埋伏行动。换句话说,对朱瞻基来说,二叔朱高旭不仅想除掉自己,还付诸行动。而这也许就是朱瞻基最终没有放过朱高旭的重要原因。

后来,明宣宗按照朱高旭提出的所有请求,都按照他的意见一一照办,但朱高旭认为宣宗软弱无能,更傲慢傲慢。在这方面,在我看来,仁义宽厚的朱瞻基显然希望自己能影响朱高旭,促使他成为明朝的藩王。但遗憾的是,贪婪不足蛇吞象,朱高旭还是想篡夺明朝皇帝的宝座。此外,也许是朱棣从藩王成为皇帝的路径促使朱高旭认为自己可以重复父亲的过程。然而,他面对的是明宣宗朱瞻基,而不是平庸的建文帝朱允炆。

[img]350538[/img]

宣德元年(1426年)8月,朱高旭起兵造反,与山东共同指挥金荣,并在卫所散发刀箭和旗帜,掠夺周边县的所有马匹,成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朱高旭也试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知。对此,在笔者看来,朱高旭造反时,并未直接参与。虽然后来有人说朱已经联系了朱,但只要朱没有直接参与谋反行动,朱瞻基就有理由放他一马。相反,朱高旭在起兵的那一刻,注定要接受成王败寇的结局。

汉王朱高旭的叛乱平定后,群臣们纷纷上演,要求朱高旭明正典刑。毕竟,在古代历史上的任何朝代,谋反都是罪无可赦的。然而,面对大臣们纷纷上演,明宣宗却不同意杀二叔,还向朱高旭展示了弹劾奏章。朱高旭磕头道:“臣罪该万死,只听陛下的处理。朱高旭余党全部被俘后,宣宗赦免了城中守军罪,将乐安州改为武定州,命令薛禄和尚书张本留守,然后班主任回朝。

回到首都后,明宣宗将朱高旭的父子废为普通人,并将朱高旭的父子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口。他还亲自将朱高旭的叛乱平息写入《东征记》,以示群臣。反党王斌等人伏击,共谋伏击者640余人,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守边的1500余人,分配到偏远地区的720人。对此,在笔者看来,朱瞻基一开始并没有忍心杀死自己的二叔。

[img]350539[/img]

然而,朱高旭并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宽容。后来,明宣宗去看望朱高旭,如果朱高旭态度好,能认罪悔改,也许以后还能享受荣华富贵。然而,朱瞻基却被朱高旭故意绊倒。对此,已经足够退让的明宣宗大怒,命人用300斤重的铜缸将朱高旭扣住。朱高旭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明宣宗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将朱高旭活活烧死在铜缸内。朱高旭的几个儿子都被杀了。

因此,很明显,我们不能说朱瞻基一心想杀朱高旭,只能说后者是罪魁祸首,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另一方面,与朱高旭相比,朱高鞅并没有那么明目张胆,这应该是他能好好结束的重要原因。朱(1383年1月19日至1431年10月5日),北平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明成祖朱迪的第三个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母弟,母亲是仁孝文皇后徐氏。在洪熙元年4月16日(1425年5月3日),明仁宗即位,加朱高绥岁禄二万石,在藩彰德府就位,同时放弃常山左右两护卫。明宣宗即位,又给田园八十顷。

@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旭谋反被俘。在此基础上,一些大臣建议朱瞻基抓住朱高荀。毕竟他们之前密谋已经很久了。对此,此时明宣宗犹豫不决,只有大臣杨士奇认为不可能。明宣宗说:“先帝和两个叔叔很友好。我不敢赦免汉王谋反。但是赵王没有谋反的迹象,我不忍心辜负先帝。对此,在笔者看来,没有直接谋反的迹象,自然是朱瞻基放过三叔朱高荀的重要原因。如果朱高赭真的有直接谋反的行动,朱瞻基也不能不顾大臣的劝诫,坚持放过朱高赭。

[img]350540[/img]

后来朱高旭来到京城,还说要尽量派人与朱高鞅通谋。户部主任李仪及尚书张本请求割赵王护卫,明宣宗不听。次年,朱放弃了常山护卫、群牧所、仪卫司官校。明宣宗命收回护卫,但没有收回仪卫司。明朝时期,藩王的护卫无疑是其直接掌握的兵马。现在,朱高荀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护卫,这无疑让朱瞻基感到满意和放心。此外,在取消护卫后,朱高福没有造反的牌,就像历史上勇敢撤退的大臣一样,用放弃兵权换取了好的结局。

最后,朱瞻基没有继续追究他的三叔。在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终年五十)去世的朱高霏,葬安阳县寿安山,今属安丰乡李家坡村。简王,长子,朱瞻早,一年后朱瞻。在这方面,在我看来,朱瞻基杀了二叔朱高旭后,很难继续杀死朱高旭,这将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无情的诅咒。换句话说,对于朱高旭和朱高荀来说,朱瞻基的威望并重,这无疑表明了他的聪明手段,也可以阻止明朝的其他藩王,传达只要他们稳定地成为藩王,他们就可以和平相处的信息。


为什么朱瞻基在面对两个叛逆的叔叔时采取不同的方式?为什么朱瞻基在面对两个叛逆的叔叔时采取不同的方式?

,,,,,,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揭秘:爱新觉罗允恪是谁?为何雍正对允恪最好
  • 爱新觉罗允恪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代人,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六个皇子,原名为爱新觉罗允禄。父亲康熙皇帝是清朝统一中国以...

  • 明孝宗是怎样治理国家的?统治后期又是怎样的
  • 理性治国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明朝皇帝简介:明宣宗朱瞻基
  • 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当时他的祖先还是燕王的朱迪曾经做过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