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棣成为皇帝之后,尽管明朝仍然是明朝,但道德观念却一下子翻了个身。在建文遗臣眼中,君臣大义是封建伦理的最高原则,而燕王起兵则是大逆不道,他们只忠于合法的建文皇帝。现在邪恶终于战胜了正义。转眼间,他们从忠臣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奸臣。除了那些被油炸、火烤、肢解、喂狗的“第一恶”,幸存下来的所谓忠臣们一个个沉默、担心。他们不知道哪一天他们会不小心死去。他们不知道妻妾媳妇死后是否被当成官妓,在教坊等嫖客,或者转营奸宿,或者一夜之间由20多个壮汉轮流“看守照顾”。他们只知道,虽然死亡还在路上,但灾难已经到来。
大臣们的担忧很快就被时间证明了。为了残酷地镇压和恐吓建文遗臣,朱迪毫不犹豫地违反了祖先制度,重用了残酷的官员和太监,设立了都院和锦衣卫,将耳目延伸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并将世界各地的臣民置于严格的控制之下。都察院设有左右都御史,左右都御史,左右都御史,右都御史。下层层设道,仅监察御史就达到110多人。而执掌都察院的,有陈颖,被称为酷吏恶号。陈颖上任之初,他对建文朝的遗臣大喊大叫。侍郎黄观、修编王叔英、大理寺少卿胡闰等一群臣子不仅丧命,还幸免于远亲近邻。史载黄观等人受刑时,“号冤声彻天”。就连列在西侧的监察御史也心惊肉跳,目不忍睹,掩而泣。虽然陈颖也脸色苍白,但还是咬紧牙关,继续施刑:“不以叛逆处这一代,则我等为无名!”
陈颖执掌都察院近十年来,被他诬陷参与的勋戚大臣有十余人,其他重要大臣如顺吕伯王佐、刑部尚书罗进、都督陈军等数十人,“灭建文朝忠臣数十人,亲属数万人被杀”,连王子朱高炽也怕三分。血腥的杀戮终于引起了全朝公愤。为了平息众怒,朱迪痛苦地处死了陈颖。锦衣卫最初是皇家护卫亲军,掌皇帝进出的仪仗。为加强专制统治,朱元璋命这一代同时管理刑狱,并彬彬有检察、逮捕特权。后来,朱元璋下令烧掉锦衣卫刑具,罢锦衣卫诏狱,因锦衣卫官员及其下属非法横暴。洪武28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立下严令:“子孙后代当皇帝时,不允许使用纹身、刺、腓、阉割等刑罚。臣下敢用这个罪犯,文武群臣立即劾,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就像违背天伦用暴力夺取王位一样,一纸祖训怎么能阻止朱迪屠杀政敌呢?为了维护自己的铁血统治,朱棣不仅恢复了锦衣卫的全部职权,还增加了北镇抚司诏狱。特别让天下臣民胆寒的是,朱棣竟启用惨无人道的纪纲,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尽管陈瑛暴躁无道,但还是可以自律不贪,而纪纲不仅诬害人命,还趁机诈取钱财。一旦大臣被诬告死亡,纪纲将准备宴会。亲自与死囚对饮。酒到半香,纪纲挥手左右,假装只要用钱,这个案子就有转机。当他的家庭财产欺诈耗尽时,纪纲突然变了脸,下令立即处死。这一招屡获成功后,纪纲犹不满意,一时头脑发热,竟玩开了称王称帝的游戏。夜幕降临时,纪纲在自己的豪华府关上门做皇帝,命一干心腹弟子对他三跪九磕,齐呼万岁。还广泛网罗街头泼皮、无业游民,形成秘密“护卫亲军”。不仅如此,就连选入宫中的美女,纪纲也敢抢在朱棣之前开始。朱迪可以容忍纪纲的所有逆行,但他永远不能容忍他的女人受到任何伤害。因此,经过几天的“皇帝”瘾,纪纲也像陈颖一样,去了另一个世界继续辉煌的梦想。
大明开国后,鉴于历代宦官乱政的教训,朱元璋设立了各种禁令,防止宦官干政。如宦官不得兼任外臣文武职称,不得穿外臣衣服,最高官阶不得超过四种产品,不得识字等。为了更有效地威慑宦官,朱元璋特命工部铸造了一枚镀金铁牌,悬在宫门上,上面写着十一个血腥的字:内臣不得干预政治事务,预者将其斩首!建文即位后,格守祖训,对内侍严格看管。朱棣登基称帝后,出于旧情和形势的需要,开始重用这一代,依靠心腹。在朱棣心目中,只有都察院和锦衣卫这两只狂犬似乎远远不够。阉割后的疯狗应该更令人生畏。因此,在永乐一朝,外交、内政、军事等领域,无处不在。
永乐18年2月(公元1420年),唐赛儿在山东拉旗造反。虽然他很快被压制,但唐赛儿本人却神秘地消失在官兵的包围之中。朱迪听了演奏,下令挖三尺。他还想逮捕唐赛儿。官兵们煞费苦心,最终一无所获。当时朱迪正准备迁都北京。为了防备,朱迪于同年8月正式下名,成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
关于东厂的设立,《明通鉴》卷十七有以下简要记载:“初上命中官刺事,皇太子监国,略有禁止。至北京初建,尤锐意防奸,广布锦衣官校,专门缉访。东安门北设东厂,以内监掌之。自是中官益专横,不能复制。东厂和锦衣卫明像情人,暗像敌人,两者相互联手,相互拆台,合称厂卫。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暗中监视、刺探戚显贵、王府臣僚、普通士子的思想言行。在他们的密切监视和控制下,全国各地的上下、部、府、司、道都可以说是水银泼地,无处不在。自从金衣卫和东厂成立以来,直到明朝生日结束,近250年来,这两个怪胎策划并亲自导演了所有的侦察、诬陷、屠杀和冤狱。假如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的地狱,那么,厂卫就是名副其实的地狱!
东厂锦衣卫:明朝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