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是北宋末年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死于公元1126年。蔡京堪称历史上官员的典范。他的逐利能力让后人惊叹不已。太学生陈东被称为“六贼之首”。虽然他的政治生涯不是一路坦荡顺利,也不是一路走来,但经过几次欺负,他仍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甚至连任相四次,堪称古今第一人。
[img]347906[/img]
蔡京在熙宁高中进士三年后,被下派为地方官,后来出使辽国回来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为右仆射下侍郎,后官至太师。蔡京掌权期间,兴花石纲之战;改盐法和茶法,铸十大钱。这些法律制度对当时的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且他本人也贪权图利,贪无止境,引起了朝廷上下和江湖人民的不满。权利越大,他甚至不关注宋徽宗。参加宴会也是家庭礼物,而不是臣子礼物,这让宋徽宗越来越不满意。
大臣和皇帝对蔡京不满意,蔡京的最终结果自然不会太好。宋钦宗之后,蔡京被贬到岭南,途中死于潭州。可笑的是,蔡京死于“穷”而不是水土不服、船车劳顿或疾病。据说蔡京离开北京的时候,虽然金银珠宝装满了一艘船,但是在去岭南的路上,没有人卖蔡京一碗饭一尺布,蔡京饿死了。
[img]347907[/img]
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是宋朝权相蔡京的表弟,出生于公元1012年,死于公元1067年,字君谟,“忠惠”,兴化人。蔡襄不仅是书法家,也是朝廷的官员。天圣八年后,蔡襄先后在宋代中央政府担任馆阁校勘、知诫院、直史馆、知制高、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务,并担任福建路转运使,了解泉州、福州、开封、杭州府事。
蔡京和蔡襄的关系,不仅仅是表兄弟,一直围绕着两个人有一句话,那就是蔡襄代替蔡京成为书法家。
蔡襄、苏武、黄庭坚、米菲军,共被称为宋四家,被称为“苏、黄、米、蔡”四位书法家,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提出,原来宋四家的蔡指的是蔡京,但后人恶名,所以蔡襄代之。
[img]347908[/img]
蔡襄取代蔡京的说法其实是有可能的。宋四家排名“苏、黄、米、蔡”,蔡为最后。然而,蔡襄比苏轼大25岁。他属于父亲和老师。他应该在四个家庭中排名第一,最后排名第一。他可能有问题。此外,当时的“苏、黄、米”都属于尚意派,创新派,而蔡襄则是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是主流代表。把蔡襄和其他四个人放在一起,确实存在一些疑问。
这种说法虽然存在,但也有说通的地方,但这种说法是真是假,还需要更多的历史资料来证明。
蔡京在宋代和后世都不是很出名。当时宋代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打桶泼菜(蔡京)是世界上的好世界。”桶指童贯,菜指蔡京。这样一首歌的出现,显示了人们对它的不满。
《大宋宣与遗事》:“蔡京、蔡攸、童贯之徒,纵横于上;高球、杨戬、朱掖之党,朋邪于下”
[img]347909[/img]
王夫之:“奸人得君长,持其权而以倾天下的人,必有故事。足以代替君主,而贻君则以宴逸;巧合足以遇见君主,帮助君主;足以弹压百僚,莫之敢侮;足以威胁人主,但最终不敢轻视。李林甫、卢杞、秦桧也是如此。使用之初,有以煽动君主,视为国王的大臣;如果你使用它,你会相信并尊重它;权力已经归来,君虽然怀疑,但不能动摇。”
梁启超:“下者巧言令色,奉承人主,窃弄国柄,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齐,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愈,明之刘瑾,魏忠贤。
蔡京四任宰相与蔡襄的关系 如何评价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