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老太太,一时愤怒,甚至鼓励义和团盲目排外,同时向十一国开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毁掉北方30年的洋务成果,一夜之间回到道光前。
她是慈禧,一位有争议的女君主!
说到这段历史,人们经常会想到老太太穿着粗布衣服和馒头的尴尬场景。众所周知,她只过了十天这么穷的生活。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虽然生活没有首都那么奢华,但我真的不知道它比普通的“屁人”生活强多少倍!
[img]347453[/img]
国家大难临头 君王只顾逃命
为什么一定要逃跑?外国人认为她是“贼头”,如果她不逃跑,她就会死。但是外界不能这么说,否则中国的负责人会在情况不好的时候抹油,真的说不出来。
官方声明是:慈禧想留在北京,与外国人决一死战,与清朝共存,却受不了下属臣子的死劝,于是“从善如流”,弃城“西狩”。俗话说:
“我决定不出宫,一个老妇人的耳朵,生死何足介意,端王和兰公劝我,然后假装劝我。”“到了7月21日,我和皇太后发誓要死在这个国家,感谢九朝的精神。即使在悲痛昏昏欲睡的时候,我们也勉强通过王大臣等人帮忙出来。”。
一个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以身殉国的君王形象,可谓栩栩如生。然而,众所周知,官方言论至少应该是对的,甚至是真的和错的。后人学习历史资料时,记得注意区分。不要被当事人欺骗。
[img]347454[/img]
慈禧早在天津坠落时就想跑了。这完全是她自己的想法。除了少数大臣,没有人劝她逃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主张,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国王都应该与首都共存。光绪跪在地上恳求:“没必要出走。外人都是友邦的。他们并兵讨拳匪,对我国没有恶意。请自往东交民巷,免谈各国使臣。一定没关系。慈禧无情地拒绝了这个请求,在她看来,“不孝的儿子”又趁机“夺权”!儿媳珍妃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建议,结果惨遭投井噩运。
最荒谬的是,大臣们对具体的逃跑日期一无所知。据王文韶回忆,他21日凌晨进宫,发现两宫太后不见了,追了一个月才看到。
“两宫仓促西幸,京师王宫近臣,强半不知,其能追随霸从者,只有端庄、庄两王、澜公等人。”
京城官员还是不知道,不管地方督抚!
[img]347455[/img]
这是真的:国家大灾难临头,君王只顾逃命!呜呜!
偷偷摸摸出京 马不停蹄地奔跑
既然要低调逃跑,车马必然无法与正常巡逻相比,妃嫔和宫女都没有被带出来,只有少数太监、王子贝勒、少数官员和1000多名八旗兵。离开前一天晚上,慈禧只睡了一个小时。黎明前,她偷偷摸摸首都。她穿着蓝布夏衣,没有时间梳理她最珍贵的头发。走得太匆忙,没有行李,只好睡在炕上,更别说睡衣了。吃得也很差:小米粥。
有些人可能会想知道,为什么沿途的官员和人民没有进贡物品呢?看看这段历史资料:
"沿途所有的店铺都闭门逃逸,到处都没有办法购物,所以悲惨的地方尤觉非笔墨可以详细记录。
听政半个世纪的慈禧也会沦落到这一点,恐怕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揭秘:慈禧逃跑的日子是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