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7年,也就是1644年3月初,李自成起义军兵临城下,明朝岌岌可危。一方面,皇帝朱由检感受到了官员的腐败,并向六部和都察院发出了训诫;另一方面,为了挽回人民的心,他发布了赦免世界的圣旨,并公开回顾了全国人民17年的执政治国家:
一是承认强征暴敛,税负过重:
在过去的17年里,辽东和中原的战争被迫转移军队和工资。经过多年的战争,增加了税收和分配,最初是为了安抚人民,结果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这是我的错;
二、承认失察民情,民不聊生:
[img]346749[/img]
贪官利用机会取豪夺,刻意盘剥,造成民生困难。我深深地生活在内宫,无法观察。这是我的错;
三、承认用人不当,腐败泛滥:
将军懦弱,士兵傲慢,拒绝拼命杀敌,反而烧杀抢掠百姓,视为敌人。我的过错是我任命非人,导致毒疮溃烂。
几个主要的“我的过错”,坚定而深情,读起来真的很感人。在指责自己后,他告诉人民,士兵和马已经来到勤奋之王,额外的税收已经免除,所有不方便人们的事情都被取消了。他还说,在动荡平静下来后,他必须任命有才华的人来治理国家,改革以前的腐败政治,与每个人一起创新,创造新的局面。
即使是一年前,情况也大不相同。但在这个时候,皇帝的深入审查已经太晚了,无济于事。全国各地都充满了篝火,政令很难走出紫禁城。清初,历史学家在《国家争议》中评论道:早年,臣民们可能会被这篇昭文感动。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灾难随时都会到来。离开首都一步是危险的。谁会相信呢?
[img]346750[/img]
即便如此,回顾这段历史,崇祯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不顾自己的“龙颜”,向全国人民公开检讨自己在执政过程中的过错,态度如此真诚,并不容易。他的勇气值得称赞。
3月17日,农民军东路进入高碑店,西路进入西直门,开始炮轰城墙。在紫禁城,早朝仍然像往常一样进行,皇帝和大臣们相对哭泣,不知所措。朱由检低下头,在皇家案件上写了12个字,让站在他旁边的太监王之心看了看,然后抹去了。
据说其中六个字是“文臣可杀”,皇帝咬牙切齿,政府在你们这些贪官手中是坏的。朱由检带领心腹太监王承恩跑到煤山(金景山公园),环顾四周。他看到战争点燃了半边天。他确信内城无疑会陷入困境,于是他回到乾清宫安排应急善后事宜。
[img]346751[/img]
他对周皇后说:大势已去。作为一个“母爱世界”的人,你应该选择光彩夺目的死亡。周皇后伤心地哭了,说:妾跟着陛下18年,今天一起死在国内,死而无怨无悔。他们泪流满面,相对无语。
然后,他想把命令传递给妃子和易安太后(天启皇后),命令他们自杀,不要打破祖父的国家。然后命令三个儿子来。他让宫女们拿起旧衣服,亲自穿上,系上衣服,警告他们:你今天是王子,王子,城市破裂后,是一个小人物,各自逃跑!如果你不死,不要忘记报复你父母的仇恨,不要忘记我今天的警告。
揭秘:崇祯,明朝亡国皇帝,公开审查治国三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