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主要指明朝西蒙古的名字。在《蒙古秘史》中,它被称为“林中人”。明朝时,瓦拉逐渐向南迁移,生活在准格尔盆地。经济生活方式主要是畜牧业,也有一些农业。瓦拉与明朝政府的关系复杂,两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着密切的交集。
[img]344887[/img]
明初,随着明朝在中原的定都,元朝灭亡,逐渐败北。明太祖朱元璋统治后,北方逐渐形成了三大军事集团,主要分为东蒙古鞑靼、瓦拉和唐良哈。由于明朝建立时间不长,对北方的军事威胁,明朝基本上采取了积极的防御和镇压措施。
[img]344888[/img]
东蒙古是明成祖朱棣刚即位时对明朝边防构成巨大威胁的地方。此时,作为北方崛起的势力,瓦拉并没有对明朝构成直接威胁,因为它相对偏远。因此,此时的东蒙古成了明朝和瓦拉可以共同对付的敌人。因此,在永乐六年的时间里,瓦拉回到了明朝,马哈木等人答应与明朝使臣一起来朝贡马屁,并要求明朝授予他的头衔。于是明朝把瓦拉的三位首领马哈木、太平、秃波罗分别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据《万历野获编》记载,“这三王的名字,也是寺庙创造的…而且阶勋是正品,特别合适”。在《明史·职官录》中,据记载,顺宁、贤义、安乐三个名字都体现了明朝希望瓦拉归顺的希望。总的来说,明朝对瓦拉三王的称号更多的是从中国的角度出发的,不仅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也是出于与瓦拉合作巩固北方边境的愿景。
[img]344889[/img]
然而,瓦拉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明朝正统十四年来,瓦拉部领导人明朝不允许给予更多奖励,于是大规模向内地士兵进军,造成了土木工程的变化,不仅歼灭了明军的主力军,也俘获了明英宗。
尽管如此,瓦拉和明朝之间仍然有交易的传统。两者之间仍然经常进行贸易。总的来说,瓦拉和明朝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这证实了“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这句话。
瓦拉三王的封号从何而来?瓦次和明朝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