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末以来,吴三桂一直在打仗。投降清朝后,他打得更厉害了。从北到南,军队一直打到缅甸,挑翻了许多对手。康熙时期,朝廷下令撤军。吴三桂起兵造反,拉起反清大旗,再次陷入恶战。毫无疑问,战争需要军费。
特别是像吴三桂这样的长期战争,需要补充大量的士兵和材料,以确保军队的维护。明末,像吴三桂这样驻扎在边境的军队,军费来源主要依靠朝廷分配,士兵通过耕地开垦种植土地,获得军事物资。
根据最初的计划,在这两种收入的支持下,边境军队不应该缺乏工资。然而,在明末,国库资金短缺,士兵开垦的土地被大肆合并,工资也在下降。即使是额外的税收,这个问题也无法解决。
晚明时期,士兵们经常因为缺乏工资而制造麻烦。吴三桂后来降清,军队里没有多少人反对。除了李自成占领北京,杀死崇祯外,更大的原因是工资短缺,士兵们早就抱怨了。
[img]343172[/img]
投靠清朝后,吴三桂开始带领军队作战。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到明军,吴三桂在战争中比清朝更残忍。
在这个过程中,吴三桂不仅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此外,军队的数量也扩大了。在吴三桂的军队中,很大一部分是前张献忠和李自成的下属。他们都是历史悠久的战场老兵,而不是那些胆怯的新兵。
但他们也很现实。如果没有军费,任何理想都会被视为冠冕堂话,没有人会相信。当时清朝确实需要吴三桂的支持。八旗可以打,但数量太少。
更不用说如何占领了,只是战斗结束后的驻军问题,是八旗军无法克服的困难。吴三桂四处战斗,不可能在某个地方开垦荒地,补充材料。@ 吴三桂的军费只能由清朝承担。这笔军费数额很大。
[img]343173[/img]
以顺治17年为例。当时朝廷给吴三桂分配的军费达到900多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朝的收入只有875万两白银。这意味着清朝拿出了全国所有的税收,仍然不能满足吴三桂的需要。此外,这不能在一两年内得到满足。吴三桂长期向朝廷要钱,清朝不能拒绝。
清朝的财政短缺尚未得到解决。到康熙初年,这仍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吴三桂是如此贪吃,清朝无法满足。如果吴三桂长期支付如此巨额的军费,清朝就不必做其他事情了。此外,随着世界的平静,吴三桂在清朝的分量开始逐渐下降。
[img]343174[/img]
清朝打算削减军费,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裁军。然而,在吴三桂管辖的云南,很难实施裁军令。然而,对吴三桂来说,他自然有能力在云南扎根这么多年。
吴三桂是一个知道如何为自己留下生命之路的人。清朝多次拉拢,甚至派吴三桂的叔叔和祖先过生日。虽然吴三桂拒绝了,但他也给自己留下了一条路,没有说死。当世界平静下来时,三藩肯定会受到压制,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压制到什么程度,这是另一种说法。
吴三桂想像明朝沐家一样世代守卫云南,但朝廷是否同意就是两个说法。@ 他一直保证军事训练,除了朝廷提供的军费外,还为自己筹集其他财政收入来源。当时,清朝授予吴三桂很大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吴三桂是云南的土皇帝。
他把云南的所有财政收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和国家一样,它不仅征税,还与其他地区贸易,还自己赚钱。与其他手段相比,铸造金钱是赚钱的真正聪明手段。
[img]343175[/img]
云南最初是当时中国生产铜矿的重要场所,铸造资金非常方便。此外,吴三桂还掌握了复杂的砂铸造技术,硬币数量多,版本多样,形状复杂。这些对云南的经济复苏和贸易交流都有很大的好处。清朝尚未同意在云南设立铸造局。
如果吴三桂未经允许不铸造资金,云南当时的经济根本无法发展,更不用说提供军费了。在新财政的支持下,吴三桂在康熙撤军,取消吴三桂的军费时,仍有力量与清军作战。当然,这只能是一场战斗。
吴三桂多年来一直在打仗 他的军费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