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汉献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继续往下看。
长期以来,东汉末年被曹操劫持的天子汉献帝一直被称为“傀儡皇帝”。首先,在董卓手中,董卓死后落入曹操手中。他被称为天子。事实上,他根本没有自由和权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可能没有后来退位后被封杀的那么舒适和有价值。但是,这能说明汉献帝是傀儡皇帝吗?他真的这么软弱吗?
汉献帝刘协是汉朝的末代君主。对于熟悉《三国演义》的众多“三国迷”来说,他一定是一个熟悉的人物。但在大家心目中,与浩如烟海的汉末三国英雄相比,这位汉献帝从来都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他有皇帝的高贵身份,但他只是曹操支持的傀儡和可操纵的政治王牌,因为他手中没有军队,也没有掌管世界的实际权力。对于汉末三国的历史进程,他自然起不到关键作用。
[img]339969[/img]
后来,曹操死后,由于北方统一,形势相对稳定,曹派很容易把汉献帝的无用装饰赶下舞台,然后取而代之的是魏文帝。不仅在小说中写过,而且在历史书中也写过,许多现代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太大的疑问。那么,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 汉献帝不是一个懦弱、无权、无能的人物,而是一个知识渊博、知识渊博、关心世界、关心世界、有战略眼光、有治国才华的皇帝。在过去,当我们评价汉献帝时,我们经常想到曹操批评汉献帝的一句话:“他出生在深宫,比女人长。”也就是说,汉献帝出生在深宫,被宠坏了,心胸空虚,没有治国安邦的能力。事实上,相反,汉献帝从小就有很多命运。他出生后不久,母亲王美人因宫廷斗争被何皇后毒死。因此,他甚至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他从小就得不到母爱,生活应该很艰难。
后来,董卓攻入洛阳,废除少帝刘辩,以刘协为帝,并将其胁迫到长安。 董卓被王云设计杀死后,他的军阀扰乱了长安,这是一种混乱的气氛。汉献帝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从小就要处理如此复杂的情况。这并不容易。他怎么能先和那些花花公子谈谈呢?此外,汉献帝刘协从小才华横溢,做事得体。董卓以他为皇帝。虽然有一个更容易控制的原因,但有一件事不容忽视,那就是他比他哥哥更“皇帝风度”;当董卓带领军队来到洛阳郊区,遇到少帝刘辩和刘协时,刘辩立刻吓得哭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而,年轻的刘协并不害怕危险,并回答了董卓提出的问题。长安时,汉献帝命令一位大臣开仓放粮,结果大臣监守自盗,饥荒依然严重。
[img]339970[/img]
汉献帝在法庭上通过煮米实验揭露了大臣的罪行,但他没有下令将大臣依罪斩首,而是打了他几十大板,然后命令他再次处理此事。大臣自然不敢再搞鬼了,很快就处理好了救荒。
第二,汉献帝绝不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傀儡。虽然汉末军阀掌权,局势混乱,但人们对皇权的理解与今天人们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皇帝在他们心目中仍然有一种非常神圣的权威,尽管他们支持军队,但他们永远不敢轻易触及皇权。即使是曹操也不能一手操纵整个朝廷局势。他的许多决定和命令必须得到汉献帝的同意才能有效。
第三,汉献帝的深远影响甚至扭转了汉末三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为了摆脱长安西部军阀的控制,重新稳定世界形势,汉献帝决定东归洛阳。事实证明,汉献帝的计划具有战略愿景。洛阳是东汉的旧都,具有方便命令世界的优势。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汉献帝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汉献帝的归来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形势。曹操的权力相对较弱,在建立了汉献帝建都许昌之后,他突然有了作为中央政府命令世界的优势。面对汉献帝的命令,地方军阀即使不愿意服从,至少也必须表现出来。
那时,曹操北面有袁绍,南面有刘表,袁术,东面有吕布,都是势力远胜曹操难惹的主。汉献帝的到来加倍了三方的压力。吕布表示支持中央朝廷,立即解除了与袁术建立的良好联盟关系;袁术称帝,立即遭到四位诸侯的谴责,并在大家的攻击下迅速灭亡;在官渡之战中,刘表本和袁绍是联盟,但由于汉献帝的存在,他不敢派兵攻击曹操后方,而是采取了中立的态度,让曹操和袁绍战斗,这消除了曹操与袁绍作战的巨大隐患。
南方势力很弱,依附于袁术势力的孙策,因为支持汉朝廷,得到了汉献帝的大力支持。汉献帝加官进爵,委以平定南方重任,使他变弱为强,声誉和势力大增。这样,他一举平息了东南的一些分裂势力,南方逐渐走向统一,为东吴集团未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g]339971[/img]
第四,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不仅仅是利用与被利用、胁迫和胁迫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 在汉献帝的朝廷中,并非所有属于曹操的直系势力,也有许多听命于皇帝的大臣。当时,世界上许多有才华的人回到汉朝,仍然有强烈的支持汉朝廷,恢复世界统一,实现中兴的雄心和愿望,因此,他们为了支持汉朝皇帝的目标,来到曹操的账户,表面上是曹操谋士,帮助他平静地分割力量,事实上,是代表汉朝皇帝与曹操的合作。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迅迅。正是汉献帝的向心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来到许昌,为曹操集团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可以说,汉献帝离不开曹操,曹操也离不开汉献帝。没有汉献帝,就永远不会有后来的曹操。
第五,汉献帝最终退位,不是在逼迫下做出的无奈之举,而是顺应形势,主动做出选择,保护黎民生免受战火屠杀。我们一直认为汉献帝手里没有实权,位同傀儡。曹操活着的时候没有取代他,但是他没有下定决心;他的儿子曹丕有这个野心,所以曹操死后,曹丕很容易强迫汉献帝冥想。 事实并非如此。当汉献帝把皇位给曹丕时,不仅在曹家势力最强的时候,而且在局势对曹丕非常不利的时候。
[img]339972[/img]
曹操死后,原本依附于曹操的各派势力,暂时失去了主心骨,从原来的团结走向分裂。他的弟弟曹彰占据了正确的地理机会,跑到洛阳夺取魏王的位置;当时,驻扎在洛阳附近的曹操最重要的部队青州兵突然发生了变化,未经允许就离开了岗位,向东走去。面对这些情况,继承曹操地位的曹丕远没有足够的威望去震慑,也就是说,北方的情况很可能会再次崩溃。此时的汉献帝,已经是政坛上的老手了,如果他顺水推舟,打曹丕一下,绝对能让他吃不下兜着走。
但汉献帝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直接把皇位禅给了曹丕,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汉献帝在这个时候非常明白,汉朝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上的人民真的不能再忍受战争了。与其进行不必要的斗争,不如直接进行个人感情,使世界迅速稳定。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上真正的汉献帝,虽然不能说是一代才华横溢的英雄,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在他一生的统治过程中,他从未做出过错误的决定。如果有什么错误,那就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如果他能在太平时期出生,他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好皇帝。
汉献帝真的只是一个软弱的傀儡吗?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