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清朝的官服,
你可能会对清朝宫廷剧中文武官服上的图案感到好奇。这些“花里胡哨”的图案代表什么?不同层次的官服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官服上绣的这些图案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补子”。
官服补子是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包括皇帝、后妃、王公大臣和封建社会各级官员。“禽”和“兽”的方块图案绣有金线和彩丝,并装饰在胸部和背部,以显示官方产品等级的重要标志。
[img]341332[/img]
清朝官员的官服补子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分级社会秩序区分官阶大小的重要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清代官员的官服补子是满族入关后强制实施的游牧民族服装,确立了中央政权地位。清代社会的文化可以通过清代补子的图案清晰地看到。
清代补子不是区分官阶大小的单一象征,而是具有丰富艺术内涵的艺术作品,也是当时历史背景下满汉文化融合的最佳例子。
[img]341333[/img]
清朝是对明朝官方服装制度的重组和继承。虽然明朝的服装制度被废除,具有满族服装的特点,但它在许多方面仍然遵循着前代,其中最明显的是官方服装上的补充剂。清朝在外套上加上表示官方职位大小的补充剂,装饰在胸部和背后。
清代补子一般为正方形,比明代补子略小,长度和宽度在 40 厘米左右。皇子、亲王、贝勒、贝子等皇亲可以使用圆形补子。
补子的颜色和图案通常是彩色的,背景颜色是深色的,包括发绀、深红色和黑色。补子全部织绣单鸟兽,周围装饰花边。文武官员的补子主要是鸟兽图案。
[img]341334[/img]
清代文武官服补子图案因官阶而异。文官补子图案一品官为鹤,二品官为锦鸡,三品官为孔雀,四品官为雪雁,五品官为白鸡,六品官为白鹭,七品官为紫鸳鸯,八品官为鹌鹑,九品官为雀,黄鹂为未入流。
武官补子图案一品官为麒麟,二品官为狮子,三品官为豹子,四品官为虎,五品官为熊,六品官为彪,七品官为犀牛,八品官为犀牛,九品官为海马,未入流的为。
七品与八品武官补子图案相同,还需要从顶子上区分,七品为素金顶子,八品为阴文镂花金顶。
[img]341335[/img]
补子最突出的特点是易于识别。通过视觉感官,人们可以识别官员的类型和阶级。不同级别的官员动物的标志和补子的颜色和数量不同。因此,它们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文官绣禽,象征清秀,具有文采意义; 武官绣兽象征着勇敢、强大和力量。以武官一、二品狮子图案为例,可以看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img]341336[/img]
狮子被称为野兽之王。由于它的凶猛和威严,它经常被视为驱邪的瑞士野兽。狮子在佛教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智慧神文菩萨以狮子为坐骑,增加了狮子的神圣和吉祥的意义。
“狮子”与“老师”同音,以狮子为代表。古官制有太师、少师,太师是三公之一,少师是三孤之一,太师、少师居三公之首,地位显赫。代表最高官阶的武官,以这些吉祥的寓意,文化内涵深厚。
清朝官服上的图案是什么? 这些图案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