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宗以统治后期的昏庸程度而闻名。除了傲慢、奢侈、淫秽、沉迷佛教,他在就业方面也相当随意。
[img]341171[/img]
懿宗即位之初,就罢免了任命不久的宰相令狐,改为前朝老臣白敏中。白敏年纪大了,有一次上朝时不小心摔伤了,一直卧病在床,自知难当大任,于是连续三次请辞,但都被拒绝了。宰相长期缺席朝会,但懿宗一点也不担心,他可以借故不理政事,幸福还来不及。其他宰相的职位没那么高,懿宗偶尔会和他们讨论,再敷衍的态度也没人敢管。
右补阙王谱受不了了。他对易宗说:“白敏已经卧病四个月了。陛下从未与其他宰相讨论过三刻。他怎么能有时间和精力来控制世界呢?“听了这话,易宗很不舒服。他打算把王谱贬为县长,站起来给郑公舆。他说王谱是一个建议者,建议是他的责任,所以他不应该被贬低。易宗懒得和他分手,干脆把这件事交给了宰相。结果,宰相不顾国家制度,认为王谱除了劝诫皇帝外,还自信地将他贬出了朝廷。
[img]341172[/img]
就这样,随意升职贬官,懿宗在位期间像走马灯一样换了21个宰相,其中大部分都是尸位素餐,徇私枉法。例如,首相杜毅没有努力工作,被称为“秃头犀牛”——犀牛昂贵,犀牛没有角落是假名;首相路岩习惯于帮派,收受贿赂,一位名叫陈盘老的官员向易宗报告“如果复制咸(路岩亲信),可以支付朝廷两年的军事费用”,但被易宗谴责,从那时起没有人敢说;路岩和后来的女婿魏保衡,被时人称为“牛头阿旁”,意思是像地狱里的凶鬼一样阴郁可怕...易宗朝的宰相几乎成了“腐化堕落”的代名词。长安人把曹确、杨收、徐商、路岩等宰相的名字编成了一首顺口溜。“不管怎样,钱总是被收。商人不在乎,货贿(路)什么时候休息?商人不在乎,货贿(路)什么时候休息?”朝廷的信誉已经下降到这里,大唐的统治怎么会不危机呢?
[img]341173[/img]
唐人称之为“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见科举对学者乃至全国都有多重要,但易宗敢于随意破坏科举规则,使官场从根腐烂。每一次科学考试,易宗的亲信都可以绕过礼部考试,直接以“特赐及第”的方式获得进士称号。皇帝的法令取代了礼部的金榜,如此上行下效,科考“开后门”的歪风愈演愈烈。朝廷权威逐渐落入一群败类手中,官僚制度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就在易宗强行迎佛骨入京的那一年,他又病重了,最后无法回天,带着大唐残存的运势陪葬自己。
唐懿宗后期有多少昏庸? 光宰相换了21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