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毫不奇怪,它和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变法运动一样失败,但我们不妨猜猜如果它成功了会发生什么。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在北京菜市场口被杀,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六君子”。谭复生的一句话“我从刀中向天空微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成了他英雄生涯的绝唱,浩浩荡荡的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了。
[img]338401[/img]
如果当天康有为变法成功,中国会走向何方?这不禁让人想象,君主立宪制能否像日英之流一样实现?那我们不妨回头看看,他们有可能成功吗?
长期以来,康有为一直被认为是维新派,被称为“康党”,慈禧及其爪牙荣禄、徐桐、刚毅等人被归类为守旧派。然而,我认为康有为仍然是典型的保皇党,这与明治维新前日本流行的“尊王熙夷”派有很大的精神相似之处。一个标志性的特点是忠诚,忠于皇帝,忠于清朝帝国。在清朝被推翻之前,康有为绝望地参加了科举考试,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并希望通过光绪皇帝的新变化。这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寻求变革的捷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孙中山。他们为什么不尝试不流血的富裕国家呢?此外,还有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训。从1868年到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花了26年时间完成了富国强兵的过程。甲午战败,签署了《马关条约》。康梁组织了一辆公共汽车。他们知道失败的耻辱,但更坚定的是维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但是以后怎么解释呢?袁世凯于1916年1月1日正式复辟,康有为咬牙切齿,恨袁贼。梁启超的弟子、康有为的徒孙蔡娥将军在云南起兵反袁,成为袁世凯的掘墓人,也是中国第一个埋葬人的英雄。1916年6月,袁世凯病逝,同年11月,蔡娥将军在日本病逝。可笑可恶的复辟草草结束了,但大家没想到的是,张勋第二年做了一个更可笑的复辟,把12岁的溥仪推上了皇位。这一次,康有为举手同意,还担任宣统帝首席内阁大学士。典型的保皇派!只要是清朝的江山,只要是清朝的皇帝,康有为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
康有为维新变法的基础必须建立在清朝的圣明君主之上。事实上,自1890年梁启超在广州万木草堂拜康有为教师以来,直到1927年康有为死亡。除了他们改变的蜜月期,他们总是在争吵中度过。梁启超讨厌它。老师,你为什么想念清朝和光绪皇帝?也就是说,辛亥革命后,你仍然想念复清。
[img]338402[/img]
(图)康有为(1858-1927年)
单从领导者康有为的政治意识来看,我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想,他们有偶然成功的可能吗?
百日维新的核心力量是什么?读者,至少他们没有改革所必需的军事力量。@ 这群学者有多少话语权?
戊戌六君子之一康广仁,一件布衣,让哥哥康有为福,这是慈禧永远不会放过的。慈禧甚至烧了康有为的万木草堂,扒了他的广东祖坟。
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是第一位官员。光绪皇帝把这四个人提拔为军机四卿,拜四品官,是维新的中坚力量。
康有为自己?中了进士,当了工部主任,拜正六品官。梁启超中了举人,主要为制造舆论做出了贡献,办了《万国公报》、《时务报》、1897年,《知新报》担任长沙时务学校总教学。
综上所述,这是一场由一群中下级官员领导的运动,这些人经常有不同的意见。杨锐甚至向光绪皇帝说:康不能去,祸不得息。他认为康有为过于极端的行为会伤害皇帝。更核心的问题是,慈禧太后当时住在颐和园,光绪皇帝亲自管理。与此同时,光绪年轻、精力充沛,努力成为前辈祖先从未有过的事业。当他复兴清朝时,他非常欣赏康有为。他为什么不升职呢?
事实上,慈禧太后一直把权利握在自己手中。二品以上官员任免权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只能任免中下级官员。即使他们恨徐彤和刚毅,他们也无能为力。不管他们有多喜欢康梁,都无济于事。即使康有为想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的总办公室。与此同时,荣禄荣中堂是典型的“后党”,军权始终掌握在慈禧手中。换句话说,维新党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后来,这是合乎逻辑的。1898年9月14日,光绪与慈禧发生冲突。慈禧破口大骂“男孩左右迷茫,让祖先的法律自我毁灭。如果祖先是什么?”第二天,光绪密诏杨锐,大致接受了他的意见。康有为过于焦虑和激进,激怒了皇太后。他还是让他尽快离开北京,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戊戌英雄流的血值得纪念,但戊戌失败之战也值得借鉴。
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背后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