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吴国
明末清初,王夫之就汉朝进行了这样的讨论,“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认为汉朝的灭亡是军国主义的结果,不同于其他朝代。事实上,只要我们了解东汉末年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王夫之的说法存在很大的问题。东汉末年,中央军队无法打败使用棍棒的羌族人。当他们镇压黄巾军时,他们更加紧张。他们看起来不强,说王夫之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有几个政权以强亡而死。比如商朝,在力量无限、尚武的末代商王子的领导下,商朝打败了徐夷、淮夷、东夷等各种入侵的蛮夷。然而,由于对这些蛮夷的攻击,后方是空的,在西周被利用,导致死亡和死亡。
[img]339349[/img]
春秋时期,也有类似商朝的国家,其君主也与子受相似,这个国家就是吴国。吴国位于东南蛮荒之地。在最后两位君主的努力下,国力大增。它的最后两位君主被认为是五霸之一,都打败了之前称霸齐楚的国家。如果把越国算作霸主之国,吴国最后两位君主打败了三个霸主之国。但是悲剧的是,他们的努力都是同一个人的婚纱,死在同一个人的手里。
[img]339350[/img]
公元前512年以来,吴王和鲁开始向楚国用兵,夺取舒邑,杀死吴王僚投降楚国的两个弟弟烛庸和掩余。第二年,他攻打楚国,赢得了两座城市:六邑和嘉义。
公元前506年,吴王和鲁任命孙武为将军伐楚,利用小部队的意外袭击欺骗敌人追击。大部队以等待工作的方式击败了楚军的主力军,杀死了楚国医生史皇,楚国左司马沈尹守被迫自杀。在连续获胜并征服楚国首都后,楚赵王被迫逃跑,楚平王被伍子胥从坟墓里掏出鞭子。@ 在申包胥秦廷痛哭之后,楚国恢复了国家。
公元前484年,齐国国君齐景公去世。为了称霸中原,吴国动了攻打前霸主齐国的心思。吴国想攻打齐国,中间夹杂着一些小国,供应线太长。出于实力和后勤考虑,吴国选择联合鲁国攻打齐国。最后,吴鲁联军和齐军在艾陵展开了战斗。
[img]339351[/img]
这场战争双方人数大致相等,各有10万人。吴国将军分为四个部分:上军、中军、下军和右军。吴王夫差率领中军担任预备队指挥,其余三军与齐军作战。由高无邳、国书、宗楼率领的齐国将军上军、中军、下军三部分。起初,吴国上军先到艾陵,人数差距大,吴军不敌,被齐军打退。后来用诈败之计引领齐军追击,进入吴鲁联军的包围圈。这时,吴王夫差作为预备队派出了中军将军齐军分割,使齐军首尾无法相顾,最终被吴鲁联军分割围歼。一方面,十万齐军的失败和灭亡严重损害了齐国的活力,公民的实力大大降低,更难压制田氏,最终被田氏取代;另一方面,吴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更加繁荣,增强了吴王夫差的野心。
艾陵战争结束后,膨胀的吴王夫差在黄池与晋国会盟,试图称霸中原。会议结束时,一望无际的吴军震惊了前霸主晋国。这支无尽的军队背后是吴军的空虚。他被越国偷袭,王子和朋友被杀。李泽战败后,吴王夫差也羞于自杀。
@ 打败吞并吴国的越国国力大增,成为徐州与诸国会盟的最后一位霸主,吴国两代君主的奋斗就这样做了别人的婚纱。
既然说吴国是[以强亡],那么吴国究竟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