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赵国和秦国是同源国,为什么两国命运完全不同?

战国末年,许多诸侯国都进行了改革,旨在实现富国强军。这些改革无非是开拓更多的利源和国家军国主义,其中秦国是最彻底、最成功的。在许多所谓的改革中,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直是历史学家们谈论的话题。

自从三家分晋以来,赵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弱,他一直参与中原的霸权斗争。赵武灵王就位前后,赵国的情况并不好。从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到赵肃侯24年(公元前326年)的60年间,赵先生多次向中原扩张。然而,赵国的南进战略一直受到阻碍,因为他不时被齐和魏的强大士兵阻止。

赵成侯时代,东方齐国和西方秦国实力雄厚。赵两边都被敌人攻击。魏趁机入侵赵,攻占邯郸。在侯的世界末日,赵无法南进,所以他不得不在漳州和阜水上修建长城,并采取防御措施。赵武陵王是赵肃侯的儿子。继位之初,赵仍处于战略弱势。

[img]338052[/img]

公元前334年,在魏惠王发生的魏、韩、赵、燕、中山的“五国王”事件中,赵是唯一一个不好意思称王的人。赵武灵王说:“没有事实,敢出名吗?”“让中国人称自己为‘君’。”

赵国自三家分晋以来,一直占据着原晋国的北部。其领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在今天的河北省南部和西北部;一部分在今天的山西省北部。由于南北太行山和中山国的存在,赵国实际上分为南北两部分,中山国成为赵国南北领土联系的最大障碍。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赵国的处境真的很尴尬,是一个面对敌人的“四战之国”。赵武灵王自己也分析过这个问题:

今天的中山在我的心里,北有燕子,东有胡子,西有林胡、楼烦、秦、韩,没有强兵的救援。我国东有河洛之水,与齐、中山相同,没有船只。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现在没有骑射的准备。

赵之周围有齐、中山、燕、三胡、韩、秦、魏。齐、秦、魏常与赵发生冲突。公元前406年,中山在赵国北部被魏国摧毁,前380年复国。中山复国后,多次与赵发生战争,其背后是齐魏的支持。赵武灵王曾经说过:“先时中山负齐强兵,侵犯我们的土地,系累我们的人,引水围,微社樱神,几乎不守。公元前314年,中山与齐国合作攻燕,同时“南战于长子,败赵氏”,“中山依齐,魏而轻赵”

[img]338053[/img]

赵武灵王的战略是暂时避免卷入任何大国的斗争,专注于解决中山国的问题。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攻中山,“西略胡地”。归,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目的是考验各国对赵国打中山的态度。当时这些大国深陷中原纠纷,根本不在乎中山国。赵武灵王第二年开始大举攻击中山。赵国终于灭掉了中山国,直到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

在赵武灵王时代,虽然赵国的管理重点在北方,但也与西部强大的秦国发生了冲突。赵武灵王时,公元前318年,赵与秦第一次交战。韩、赵、魏、齐、楚联合攻秦,初战失败。第二年,韩、赵、魏三军集结进攻秦,这次又大败,赵军伤亡8万多人。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秦不断入侵赵,赵损失惨重,失去了中都等地。虽然在现实政治层面上,赵根本打不过秦。然而,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却有一个“吞秦”的计划,彻底打败和消灭秦国。赵之所以对灭秦有信心,主要是因为“胡服骑射”后军事力量的短期增长。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其实是赵军事制度的游牧,是一种古典的军国主义。

赵的军事氛围和传统也使赵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如廉颇、赵豪、李牧等。然而,赵并没有出现任何真正的战略家和政治家。历史书中的林相如只是一把聪明的枪,没有任何政治成就。相反,秦出现了魏冉、范绥、吕不韦、李斯等杰出的政治家。

[img]338054[/img]

秦赵本是同源国家,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局面?恐怕这个答案还是需要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中找到的。赵武灵王的改革只是一种技术改革,赵国的经济实力没有增强。因此,其军事实力的增强只是一种表象,是暂时的,其综合国力仍未实现实质性增长。秦国改革的“商鞅变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完成了秦国的军国主义化,而赵国则是旧制度支撑下的虚假战争机器。

除制度因素外,赵国自身的政策也存在很大问题。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于王子何,是赵惠文王,自称为主父。 赵武灵王原本想专注于对外战争,主要是因为他心中的“吞秦”计划,让儿子惠文王负责内政。 《史记·赵世家》记载:“主父想让子主治国,而身穿胡服的士兵大夫则西北略胡地,而想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

[img]338055[/img]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赵武灵王甚至亲自进入秦朝,探索敌人。赵武灵王“于是他欺骗了自己的使者进入秦朝。秦昭王不知道,他责怪自己很伟大,不是一个大臣,让人们一个接一个,主人逃跑了。”

当赵武灵王自满地准备执行他对秦朝的袭击和灭秦计划时,赵国的小墙灾难来了。由于赵武灵王已经传给了儿子王子,但他宠爱了另一个儿子的公子章,几乎想出了分代县封公子章、赵国为二的坏主意。最后,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被梁启超吹成“黄帝后第一伟人”的赵武灵王,为了“沙丘的变化”饿死在沙丘上。


赵国和秦国是同源国,为什么两国命运完全不同?赵国和秦国是同源国,为什么两国命运完全不同?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赵武灵王戏秦王:到你眼皮底下走又怎么样?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正在实施胡服骑射改革。他绝对是外国战争的一代英雄,但他在治理国家和治理国家方面并不那么聪明。然而,...

  • 揭秘:白起为什么会两次拒绝秦昭王出兵赵国
  •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国的国力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继位后有心图谋,统一天下,除了在政策上继续推行强有力的措施外,在军事...

  • 运动战大师李牧:第一个不敢南下打匈奴的将军
  •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在史记中开始作为赵国守北方的优秀将领介绍。 李牧(?―前229年),生年未知,据估计出生于赵武灵...

  •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中刘邦最敬佩为何是他
  •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史记》记载,刘邦当上皇...

  •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攻必取守必固物阜民安
  • 李牧是四大名将里,综合评价很高的一位。李牧出生不详,嬴姓,李氏,名牧,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