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引人注目的英雄包括统一河北四州的袁绍、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曹操、江东的孙策、孙权、巴蜀的刘备等。有兴趣的读者来看看!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当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枭雄,只是这个人只想守卫一个州,没有四方之志。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荆州牧刘表。当刘彪被任命为荆州刺史时,他已经快50岁了,但他敢于独自上任。一年内,他几乎平息了荆州内部的所有分裂势力,并掌握了当地著名的家庭。但这样一个角色,却有一个非常懦弱的儿子——从他手中接过荆州的刘聪,面对曹操的进攻,选择了不战而降。刘聪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荆州无人可用,他不想做无意义的消费吧?事实上,更不用说在刘表治理期间,荆州拥有数千英里的沃野和10万盔甲。可以说,人民富裕,士兵强大。让我们来谈谈刘表留给他的文臣和军事将领。当时荆州的名将有文聘、黄忠、蔡茂、张允等,而文官则有快越、快良、韩嵩、王灿、伊籍、宋忠、岐无凯等,可谓人才济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选择坚持下去,曹操就很难取得成就。但他立即选择投降,被曹操嘲笑:“刘景升的儿子若豚犬耳”。既然刘聪有这样的资本,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对此,有以下看法。
第一,曹操太强大了
[img]337499[/img]
刘聪手中的力量确实足够强大,但曹操手中也有很多兵马。毕竟曹操当时不仅统一了江北,还平定了三郡乌桓,这已经是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了。此外,曹操领导的谋士包括贾旭、荀攸、程昱、司马懿等。在武将中,有夏侯敦兄弟、曹仁兄弟、于禁、朱玲等。与刘聪手下的人手相比,他们的知名度和实力都更差。在这种情况下,刘聪选择认输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江东经营三代,大部分谋臣不也有投降的想法吗?
二、刘聪本人胆怯不堪
刘聪本人就是一个被刘彪和蔡太太宠坏的花花公子。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雄心壮志。在乱世中,这样的人不仅不会发展成功,而且在成都也做不到。因此,他害怕曹操军队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如果曹操再次威胁他,他会更加害怕和害怕。想象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敢和曹操一起努力工作呢?恐怕满满的想法是如何生存的?
三、荆州士族的胁迫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聪左右,荆州人多归先主”,意思是刘表去世了。刘备被迫离开荆州时,许多士族甚至人民跟随刘备。但荆州的核心势力并没有走,比如蔡氏家族代表蔡茂,快多家族代表快越等等。当然,他们不和刘备离开,也不想和刘聪一起坚守城市。他们的想法是去曹操。毕竟,如果刘聪没有下降,他们私下去曹操,不可避免地会背诵各种背名,所以此时建议刘聪一起投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要知道,刘聪面对他们,绝对是手臂扭不过大腿,在他们的胁迫下,刘聪即使不想投降,也要投降。
经过整个分析,不难知道刘聪手下有兵有将,但面对曹操的军队,他不战而降。除了懦弱,还与曹操的战斗力和荆州士族的胁迫有关。毕竟他父亲是靠荆州士族平定荆襄九县的。
面对曹操,刘聪的四位名将直接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