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以“世界为棋盘”最终封侯拜相的能人并不少,但很少有人能在辅助皇帝成功后“全身而退”。在这些全身而退的人中,一个叫“道衍”的和尚是最特别的。让我们给你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出家30年,交朋友遍天下
很多了解明初历史的朋友应该已经能猜出这个叫道衍的和尚是谁了。是的,他就是姚广孝,后来被永乐皇帝命名为“广孝”。姚广孝之前的名字没有记载。后世每次提到他,他总是用姚广孝这个名字。
姚广孝出生于元末。如果按照“身份资格”来计算,姚广孝在僧侣中的排名甚至比后来出家的朱元璋还要高。当时,由于元末局势动荡,全世界的人都不谈生活。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和尚吗?
然而,姚广孝和朱元璋出家的原因却不同。姚广孝出家前,家里不仅有钱,还有当时收入稳定的少数“富家”。正是因为如此,姚广孝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如果姚广孝不是14岁,他的家人希望他跟随父亲帮助世界,姚广孝就不会选择出家。
[img]337114[/img]
作为僧侣出家的姚广孝并没有浪费学习,而是开始在云游世界的同时学习一些“非主流”的技能,比如读记录天文、星象等的书,跟随一些在某些方面非常出色的人。
除了学习佛教,姚广孝还逐渐对兵法和道术产生了兴趣。为了同时学好这两项,姚广孝甚至拜了当时最著名的道士席,开始了专门的学习。当然,除了学习各种技能,姚广孝也没有放下对《四书五经》的学习。在学习期间,我认识了明初著名作家高启,整天背诵诗歌,并把他们当作朋友。
这种“求佛问道”的时间从姚广孝14岁开始持续了31年。朱元璋摧毁陈友谅、张世诚等人,建立明朝时,姚广孝正在学习和交朋友。直到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去世,姚广孝才真正第一次出山。但这时,姚广孝已经40多岁了,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老僧”。
作法试燕王,起心换天下
明代“大脚皇后”马皇后,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会觉得奇怪。这个皇后“怀里藏蛋糕”的故事可以说是后世夫妻关系的典范。正是马皇后对朱元璋有着深厚的感情,朱元璋才会在马皇后去世的那一年,召集“怀三教绝学”的著名僧侣姚广孝为马皇后做事。
[img]337115[/img]
当然,出于对马皇后葬礼的重视,朱元璋不可能只邀请姚广孝这样的“高僧”。除了姚广孝,还有许多僧侣和道士为马皇后的葬礼做法和祈祷。在这种做法的过程中,姚广孝遇到了被称为“永乐大帝”的燕王朱迪。
然而,在这个时候,朱元璋仍然过着美好的生活。当时,朱迪仍然是燕王,没有像朱元璋死后那样表现出坐在王位上的想法。直到有一天,姚光孝看着燕王朱迪,对朱迪说了一句“白帽子王”。
这句话直接触动了燕王朱迪的心思。毕竟早在王子朱标死的时候,朱元璋就动过要立朱迪为王子的心,但被刘三武等几位枢要大臣阻止,不得不按照这个想法,改立了王子朱标的儿子朱允文为王子。
当然,这是后话。朱迪和姚广孝相识时,作为王子的朱彪仍然稳稳地坐在王子的位置上,没有“早逝”的迹象。但即使燕王朱棣已经有了朱元璋的“燕王英武如我”这句话,并且有了篡位的想法,他也没有在朱元璋面前实施的想法。此外,一开始,朱元璋为了让朱棣没有时间在朝廷里打架,直接将朱棣封为北方燕王。虽然这种行为直接赋予了朱迪几十万军队的权力,但由于山海关外蒙元势力的残部和关外部落的存在,朱元璋也达到了内外稳定的目的。
然而,出生在基层的朱元璋低估了“九五之尊”对王子的吸引力。他没想到,仅仅他想让更多的僧侣为马皇后祈祷,他就把一个雄心勃勃的“帮手”送给了燕王朱迪。
[img]337116[/img]
十七年的筹备,一朝祸天下
公元1399年,打下大明江山的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与世长辞。作为皇太孙,朱云文在众多大臣的支持下成功继位。当然,晚年的朱元璋也意识到,“优柔少断”的皇太孙可以压制北方的朱迪,但在这个时候,即使朱元璋想做什么,也为时已晚。
自17年前姚广孝遇到朱迪以来,朱迪一直在姚广孝的鼓励下制造盔甲和武器。十七年过去了,20万军队为了抵抗北方蒙元势力,已经发展到一眼就害怕的地步。
此外,朱迪也不是那种会为了权力而放弃土地的人。早在他出兵之前,他就带领军队打败了关外的部队。他一听到朱迪带领军队打他们,就望风而逃。
如果朱元璋此时下令朱棣交回兵权,恐怕朱棣不会等到建文皇帝朱云文继位。因此,直到大势所趋,朱元璋只能看着儿子在黄泉抢走孙子的王位。虽然朱棣后来创造了明朝著名的“永乐之治”,但他篡位的事实是不可磨灭的。其中,姚广孝的地位更加尴尬。
虽然朱迪篡位成功后给姚广孝起了“王子少师”的名字,但姚广孝在民间的形象却从“得道高僧”一下子落到了“盗贼”的地步。
[img]337117[/img]
历史书记载,当姚广孝成名后回到家乡寻找朋友和亲戚时,他以前的朋友和亲戚甚至不想见到他。事实上,朱元璋建国后,世界终于稳定了几十年,人们还没有过上好日子。结果,姚广孝接管了朱迪的军队。
从建文第一年到建文第四年,一场“靖难之战”被征收了人民群众最终积累的财富。作为幕后的策划人之一,姚光孝的祖坟没有被挖掘,被认为是人民的素质。
结语
姚广孝的野心其实并没有错,想成名的心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最渴望的。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很难理解捡一个王子让他夺位。虽然朱迪后来创造了永乐的繁荣时代,并在最短的时间内逐一抚平了几年战争带来的创伤,但他的成就无法抵挡。
想来姚广孝后来也明白了这一点,直到圆寂才接受朱棣给他的荣华富贵。
为什么姚广孝在成功篡位后没有接受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