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宋之交出现“莫须有”案以来,人们在朝代变迁时经常陷入评价的两极分化。其中一个典型是明末清初的袁崇焕,另一个是与袁崇焕有“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毛文龙。
[img]337690[/img]
有人说,就像“莫须有”一样,袁崇焕的骂名来自毛文龙。然而,毛文龙并不是秦桧。让同样有争议的毛文龙为袁崇焕背锅,真的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毛文龙和毛家军
毛文龙,明末驻扎在辽东的重要军事将领。万历末期,努尔哈赤在辽东崛起,原属于大明的开原、铁岭等地被后金军占领。明初,辽宁、沈阳也相继被打破,大明的北方防线岌岌可危。为了挽救危机,明匆匆派出王化贞,命令他死守广宁。毛文龙是王化贞军中的一名训练者。
这是出生在杭州的毛文龙第一次来到北方。然而,在辽东的形式危机中,毛文龙很快抓住机会发挥自己的技能:他带领200多人前往辽东沿海,立即占领了皮岛、旅顺和沿海岛屿,为大明开辟了第二个战场。
这一举动不仅遏制了后金对辽西的进攻,也威胁到后金的后方,极大地改变了前明军的不利局面。因此,王化贞亲自上报朝廷,为毛文龙争取总兵之职。随后,毛文龙又累迁左都督,挂将军印,得尚方剑,并在皮岛设军镇(又称东江镇)。为了巩固自己的军事实力,毛文龙还发誓要把“荒茸无人,多蛇虎”的皮岛建设成为抵抗后金的重要军事基地。
在皮岛期间,毛文龙广泛招募流民,大兴屯田,加强军队建设,建立了对金国后方构成巨大威胁的毛家军,为大明保卫边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文龙本人也成为了朝廷不可或缺的黄金将军。
二、袁崇焕斩毛文龙
然而,正是这样让金军头疼的毛文龙和毛家军,却成了新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袁崇焕的眼中钉。与不爱诗、书、剑的边将毛文龙相比,袁崇焕是朝中红人,出身仕途却对自己的兵法非常自信。
[img]337691[/img]
在红人袁崇焕看来,毛文龙简直就是一个占山为王的野心家。袁崇焕认为,毛文龙设立军镇、开屯田、招流民,甚至以婚姻维持与军中上层将领的关系,都是毛文龙想要专制一方、分离自力更生的前奏。而且毛文龙驻军辽东,与后金、朝鲜等外国人接触较多,袁崇焕也怀疑他与外邦勾结。因此,在朝中党争中,袁崇焕搬出了“攀附魏忠贤”等12起所谓毛文龙的罪行,在未报朝廷的情况下,带领士兵突袭毛文龙,将其斩入双岛。
后来,袁崇焕发挥了撤离毛文龙东江总兵的作用,并将2.8万多人的毛家军编成四协,全部纳入自己的指挥。但这些毛家军的军官大多是毛文龙的亲信,袁崇焕根本无法真正控制他们。因此,毛文龙死后不久,毛家军陷入了自杀的混乱,许多将军甚至投降了后金。当毛家军受损时,控制后金的力量明显减弱,大明越接近被摧毁的深渊。
三、毛文龙的功过
毫无疑问,毛文龙在天启初年大明抵抗后的金军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毛家军规模不大,但毛文龙还采取了引诱金军、吸引辽民的策略。因此,后金花费了大量精力稳定军心和人心。这是毛文龙对大明的贡献。
然而,皮岛是前线,靠近后金和朝鲜,毛文龙有权廉价行事。实力越强,毛文龙的野心就越大。他曾为自己的利益夺取历史权利,弹劾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并冒充大量虚假士兵,这使得大明不足的财政更加糟糕。毛文龙确实贿赂了朝鲜的中权官,尤其是与阉割党建立了良好关系。。。因此,袁崇焕不得不处理毛文龙,这应该是袁崇焕的职责。
但问题是,毛文龙是控制重要军事据点和重要军队的指挥官。在毛文龙被杀之前,毛家军刚刚在鞍山前线输掉了一场战争。这次失败让以抗金为主的毛文龙在击败金军方面有些动摇。与此同时,袁崇焕领导的对自己的怀疑和怀疑也从朝鲜传来。
因此,愤怒和沮丧的毛文龙想出了一种阻止朝廷彻底调查毛家军的方法——声称要抓住明朝派出的圣旨,并派往山东和大明的附属国朝鲜。
毛文龙认为,如果他发布这样的威胁,朝鲜自然不敢向明朝报告真相,朝廷也不敢派人去探索自己,甚至治愈自己的罪行。结果,他没想到袁崇焕真的敢于抛弃毛家军抵抗金军的利刃,以“攀附魏忠贤”、谋反等罪名直接冲到自己的领土上杀死自己。
毛文龙确实做了很多侵犯大明国家利益的坏事。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这样的将军应该得到奖励,错了也应该受到惩罚。但袁崇焕几乎不顾抗金后果就突然斩毛文龙,也是因为他思维不当,处理不当。毛文龙死后辽东局势进一步恶化,或多或少受到袁崇焕走急的影响。因此,毛文龙确实应该背一部分袁崇焕因先斩后奏而被骂的“锅”,但也不会背下所有的“锅”。
揭秘:毛文龙对后金的约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