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贞观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吗?和谐吗?当时各民族关系密切,归功于天可汗治国。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对于依附的各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般不会改变,社会制度尊重他们的习俗,任命各族领导统治总部。通过和亲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尊敬唐太宗。天可汗。
唐朝成立之初,东有胡言乱语,西有吐谷浑的威胁,北有突厥的侵袭。特别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突厥武装部队,曾接近唐廷首都长安(今西安)的郊区,成为当时的主要威胁。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三四年的认真努力,国家经济实力明显提高,政权得到巩固,从防御到反击突厥的骚扰。但与此同时,它周围的少数民族也采取了怀柔政策。
[img]335838[/img]
626年9月(武德九年),即位初期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内,都是我赤子。"627年(贞观元年),又说:“我以天下为家。644年(贞观十八年),又说:“夷狄也人耳,其情与中夏不同。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怀疑异类。盖德泽洽,四夷可如一家;如果你有很多怀疑,你的骨肉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敌人。“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又说:“自古以来,中国贵,贱夷狄,我独爱之如一,所以它的种落依我为父母。”
唐太宗的理解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慈和慷慨。在这一思想和思想的指导下,贞观时期实施了非常开放和友好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
630年(贞观四年),唐朝灭亡东突厥汗国后,没有采取历史上常用的分离肢解措施,而是采取了“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策略,尊重和保留了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的社会组织和习俗。定襄和云中两都督府在突厥原居住地设立,对突厥居民进行管理。都督府的都督均由突厥本族首领担任,可世袭,建立了新的羁绊府州制度。这些都督府的都督都是突厥本族首领,可以世袭,建立了新的羁绊府州制度。开明友好的政策很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被回河等族支持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领导人。各族在回河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天可汗道”
[img]335839[/img]
从那时起,“西域和北荒的君主都被称为‘皇帝天可汗’。诸蕃渠帅的死者必诏书立下继承人”,形成了少数民族政权领导人由唐廷封存的制度。唐太宗还实施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属的政策,协调和加强了与周边民族的婚姻和家庭关系。
唐代开明友好的民族关系政策和制度的长期实施,大大降低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差距,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宏大局面。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的新代名“唐人”的形成为现代中华民族奠定了基础。
贞观年间各民族的关系如何?和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