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龙,男,汉,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初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
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攻爵曹国公,奉命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
建文帝时期,他参与了削藩行动。靖难之战时,拜将军,征服燕王朱迪,在郑村坝、白沟河战败失败,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导致南京失守。
明成祖时期,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在群臣中排名第一。
[img]336369[/img]
永乐二年(1404年)被多次弹劾,被斩爵圈禁,直到永乐末年才去世。
开城迎降
建文帝担心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逼近南京。方孝茹再次上疏,请朱李景隆。建文帝不允许,但命李景隆、兵部尚书茹、都督王佐到燕军营请和,表示愿意划江而治,被朱迪拒绝。不久,燕军到金川门。开门投降的李景龙和顾王朱,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此时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史称“金川门之变”。
同年6月,燕王朱迪是皇帝,是明朝的祖先。由于“默相事机之功”,李景隆被授予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王子太师、增岁禄一千石。当时,李景隆在朝廷讨论重大事件时排名第一。所有的英雄都对此感到愤怒。
[img]336370[/img]
受劾圈禁
周王朱迅上疏在永乐二年(1404年)曝光李景隆,称他在建文年间曾“至地受贿”。刑部尚书郑赐还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不轨”。明成祖不予追究。后来,成国公朱能、官部尚书简义、六科再次弹劾李景隆,称他与弟弟李增枝阴谋叛逆。明成祖遂削去了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不允许他上朝面君,以国公之爵在家闲着。
不久,礼部尚书李志刚上疏奏道:“李景隆在家里接受家人的跪拜,就像君臣的礼物一样。李增枝有很多庄田,养了几百个奴隶,这是别有用心的。”明成祖随后剥夺了李景隆的头衔,将他与李增枝、妻子和儿子软禁在家中,并抄袭了他的财产。李景龙已经绝食十天了,但他从未死过,直到永乐去世。
李景隆在靖难之战中做了什么?结局如何?